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还有,主席”,工作人员回答说:“还有200多名顽固分子在那里接受改造”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分子也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 毛主席下达指示后,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快开始落实,毕竟这已经不是毛主席第一次开口对功德林里的战犯进行特赦,而是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说起来,这功德林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没有一定的“资质”还真进不来,看看它关押的战犯就知道了,最有名的有杜聿明、沈醉这些国民党的名将。 光看这群人,就知道这功德林的地位了,而这功德林一开始,压根不是关闭战犯的地方,反而是佛门清净地,之所以叫功德林正是因为积了不少功德。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功德林的性质就转变了,此功德并非“彼功德”,而算是成为了改造犯人的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进了功德林的这些战犯,其中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国民党曾经有多么的腐败不堪,内心更是认可了我党。 如果这么看的话,这功德林三个字倒也实至名归,也正是因为如此,功德林才会被接二连三地特赦战犯。 而功德林最早释放犯人的时间要从1959年说起,第一次,毛主席一共特赦了三十三名战犯,第一次特赦就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因为其中有最有名的国民党将领杜聿明。 虽然相比国民党其他将领,杜聿明的军衔并不算高,但身份却很特殊。 所以,他成为功德林特赦犯人重点的关注对象,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更加想不到,他竟然是特赦名单当中的第一批人。而这份特赦名单出炉后也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其他人或许对毛主席的决定感觉到不解,但杜聿明能够成为特赦第一批名单当中的人,是毛主席经过了许久的思量才最终决定的。 在大部分人看来,杜聿明或许罪大恶极,只因为他曾经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残害了不少我党员,罪孽深重的人理应成为枪下鬼。 但正是因为他的这层身份,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效果,以他为典型的例子,才能成功改造这群战犯,让他们洗心革面。 毛主席在将功德林改造成战犯管理所之初,目的是“以德服人”。 当然,除了我党的努力,杜聿明自己也对我党有了新的认识。 被关在功德林后,不仅主动参加了学习和劳动,还在1957年的时候,写了一篇《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感想》。 从其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思想确定,杜聿明的内心真的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就连和他关在一起的队友,都有些看不惯他的样子,为此没少挖苦他:“现在的杜聿明,完全就是书呆子。” 而有一就有二,以杜聿明为榜样,有觉悟的战犯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二批,第三批,一直到第六批结束,此时只剩下200多个顽固分子。 但其实,到这里战犯也释放的差不多了,这剩下的两百人着实是有些冥顽不灵,但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毛主席也已经82岁高龄。 对于这些人,毛主席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下了指示: “他们年纪大了,出来也做不了什么坏事,至于是去是留由他们自己抉择吧......” 这些国民党的老将领在被放出来后,毛主席让他们自己选择留在大陆或者去台湾投奔蒋介石。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对最后的这批战犯给出了人文的关怀,在这群战犯被释放之前,他们不仅得到了新衣服,还在功德林当中举行了送别宴。 毛主席几次特赦决定再次让人见到了这位伟人的仁慈之举,并再次为毛主席的胸怀所折服,毛主席真不愧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
在东方寻史
2024-11-25 16:43:09
0
阅读:1433
老石老实
最顽固的国民党人最终还是信奉了毛伟人
用户10xxx79
蒋和教员呢格局立分高下!
对牛弹琴
再顽固的国民党分子对毛主席也得心服口服,穿草鞋的把穿皮鞋的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