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来源于“治疫第一方”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散首载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列为伤寒门之首方,是一首流传、应用历史久远的经典治疫名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成为荆防败毒散,其组方配伍精妙,对后代影响深远,沿用至今,依然是现代临床中常常加减应用的方剂,这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密不可分。
荆防败毒散组方中以“辛”味药为主,以透散疏利见长,对表证初起尤为适宜;其气则又以“平”性为主,实为“辛平之剂”。荆防败毒散的辛散平和,无过温热、过寒凉之弊,既无引邪入里化热之虞,又可疏散邪气于外,因此不拘于风寒、风热,俱可用之。其组方思路体现出治疫思想的长足进步,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出现有一定的启发。
荆防败毒散“平而不凡,卓而有度”,可用于风热、风寒、风湿为病者,可用于呼吸系统疾患、消化系统疾患、皮肤科疾患等多种临床常见病(如感冒、疮疡、温毒、斑疹、水痘、肠风下血等)。荆防败毒散被称为“四时感冒之神剂”,适合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恶寒发热、肢体疼痛,是治疗瘟病初起的良剂;除善治疫病外,同样适合疮疡、痘疹、大头瘟等毒在肌表的皮肤外科病,是荆防败毒散的应用拓展;人参败毒散作为“逆流挽舟”治痢之法的代表,荆防败毒散与人参败毒散一脉相承,俱可疏表救里,升内陷之邪气,逆挽下陷之清阳,使邪气从肌表而散,亦有逆流挽舟治泄痢之用;荆防败毒散不仅可透利邪气,疏畅气机,还可对结节等毒蕴肌表的病证有消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