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与“不带娃”的老人,幸福感差异何在?真相或许出人意料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2015年,有7.2%的老年人处于流动状态,其中43%的老人是为了照顾孙辈而迁徙至大城市。这一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了育儿的主力军。 在许多人看来,晚年选择带孩子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他们渴望摆脱家务和孩子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也有人认为带孩子能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事实上,老年人的幸福感与他们的个人追求密切相关,对于“带娃”这件事,不同老人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带娃态度各异的老年人 一部分老年人认为,他们已经为子女操劳了大半生,余生应该为自己而活,追求个人喜好,如与好友旅行或与伴侣共度二人世界。这类老人一旦带娃便感到身心俱疲,只有回到老家才能重获自由与自在。 而另一部分老人则热衷于带孩子。退休后,他们感到生活空虚,缺乏目标。当儿媳或女儿生育后,他们便欣然前往帮忙照顾孩子。对他们而言,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充满幸福与希望的事情,孩子的到来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与活力。 通常,带娃感到幸福的老人往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乐于享受带娃的乐趣 许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忙于工作,错过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成长时光,这成为他们心中的遗憾。因此,退休后,他们选择回归家庭,主动为子女带孩子,以弥补过去的不足。此外,还有一些老人退休后没有其他追求,愿意与孙辈共度时光,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真心喜欢与孩子在一起,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二、勇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虽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在育儿过程中,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观念往往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矛盾。然而,带娃幸福的老人不仅不会排斥新事物,还会积极接受并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他们愿意倾听育儿专家的建议,参加育儿课程,以更科学的方式照顾孩子。同时,他们也能迅速适应新环境,享受大城市带来的便利与新鲜。在空闲时间,他们还会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跳舞、插花、陶艺等。 三、与儿女、儿媳和睦相处,不越界 邓阿姨是一个勤劳且懂得分寸的老人。在儿女成家生子后,她退休回到老家享受悠闲生活。然而,当儿媳生育后,她毫不犹豫地前往大城市帮忙带孩子。她尊重儿媳的生活方式,不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她认为挣钱是年轻人的事,而她则负责照顾好家庭和孩子。邓阿姨从不与儿媳争夺家庭地位,也不对儿媳提出过分要求。她做事有分寸,不越界,因此与儿媳相处融洽,带娃的日子也充满了幸福感。 相比之下,邓阿姨的老家邻居在带娃时却愁眉苦脸。他们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苦,一遇到孩子哭闹就妥协。这种育儿方式让儿媳感到不满,宁愿自己带孩子也不愿让老人帮忙。然而,也有一些老人能够做到与儿女、儿媳和睦相处,不越界插手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年轻人不为难,老人带娃更省心、更幸福。 结语 “带娃”与“不带娃”的老人,在幸福感上存在差异。但关键在于老人的个人追求与心态。那些乐于享受带娃乐趣、勇于接受新事物、与儿女儿媳和睦相处的老人,往往能够在带娃的过程中找到幸福与满足。
“带娃”与“不带娃”的老人,幸福感差异何在?真相或许出人意料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
山里记食美
2024-11-24 17:03: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