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聪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刘邦说:“运筹稚榷,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他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张良的谦逊,很多人对此颇为不解。刘邦的另一位谋士陈平就曾问张良:“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入死,今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张良敛笑正容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作为帝王的辅佐,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悔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遭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止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不太可惜了吗? 请大人三思。”
张良叹息一声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利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
张良对外人从不坦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从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商量,他枯坐良久,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了。"
群臣苦劝,张良只是婉拒。群臣惮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对张良说: “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能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张良道: “皇上性情,我是深知的啊。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只怕也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怪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到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起了。”
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她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求见他的大臣他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张良之 以选择功成身退、超然世外,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进退,有弃智绝俗。刘邦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