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杨得志到农村看望老战友,却发现他没钱看病,过得很不如意,当地县政府诧

野玫瑰幻想历史 2024-11-12 20:18:21

1974年,杨得志到农村看望老战友,却发现他没钱看病,过得很不如意,当地县政府诧异地问道:“咦,他不是汉奸吗?” 1974年那会儿,杨得志心血来潮,跑到乡下去探望他那位老战友。这一瞧,可把他心疼坏了——老兄竟然穷得连看病的钱都掏不出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当地县政府的人一听说是他,诧异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啥?他不是那个被扣上汉奸帽子的老兄吗?” 说起来,1974年的中国啊,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文革的尾巴还在那儿摇来晃去,搅得整个社会都不得安宁,人心惶惶的,跟鲁迅老爷子《狂人日记》里头写的似的,满眼的荒诞和无奈。你说这世道,鲁迅先生说得好啊,“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咱们那会儿,更像是把一堆破烂儿抖搂出来,让人瞧个够。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多少人的命给拧巴了,多少英雄好汉的光环,被厚厚的尘土给盖住了。侯礼祥的故事,就像是那个时代里,被风卷起的一片落叶,飘摇又无奈。他,湖北江陵县,一个连地图上都难找的小村庄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娃。侯礼祥这辈子,似乎还没出生,就被时代的洪流给绑定了方向。 话说有一天,当地政府翻箱倒柜找历史档案,意外发现侯礼祥在日伪政府那会儿,居然当过保长。这下可好,“汉奸”的帽子,嗖的一下,就扣在了他头上。可侯礼祥这家伙,骨头硬得很,哪是轻易服输的料?他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红军的一份子,地下党的铁杆战士。但命运这家伙,就爱跟硬骨头过不去。侯礼祥再怎么喊冤,县政府就是不买账,调查来调查去,反而觉得他“汉奸”的身份更铁了。 你说气不气人?明明证人和证据都站在侯礼祥这边,可他就是翻不了身。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侯礼祥还是心心念念要洗清冤屈。结果呢?他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更多的白眼和无视。县政府的人,甚至开始怀疑他是不是脑子坏掉了,干脆不理他了。 1961年,这位倔强的老爷子,颤颤巍巍地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他的老战友。结果呢?这封信没送到杨得志手里,倒成了他被送去劳动改造的引子。一关就是十年,直到1971年,侯礼祥才重见天日。 出狱后的第一件事,侯礼祥就是直奔济南军区,去找杨得志。这一路,千山万水,他愣是一个人走下来了,就为了见战友一面。好不容易到了军区大门口,却因为衣衫褴褛、神志不清,被卫兵给拦住了。可侯礼祥哪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在寒风中站了几个小时,硬是要见杨得志。卫兵也被他的执着给打动了。 当杨得志听到侯礼祥的名字时,整个人都懵了——他一直以为侯礼祥早就不在人世了。杨得志赶紧下令,把侯礼祥带进招待所,让他好好讲讲这些年的经历。侯礼祥的人生剧本,那可是比编剧手里的还要曲折离奇。1928年,他一脚踏进了红军的大门,可谁能想到,档案里的一笔误,就把他的真身给藏得严严实实。想当年,他和杨得志那可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腊子口的硝烟、延安的风霜,哪一处没留下他们的足迹?可战争的狠劲儿和一身的伤病,愣是把侯礼祥逼回了老家,干起了地下党的活儿。 侯礼祥为了探听点消息,那是豁出去了,直接混进了日伪的窝子。可世事无常,地下组织一散,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跟党失联了。更惨的是,身份证明没了,军功章、奖章啥的,全让人给顺走了。这一来二去的,江陵县政府那是对他误会大了去了。 到了1974年,有那么一个亮堂堂的上午,杨得志这位满脸风霜的老将军,硬是一路颠簸到了湖北江陵县侯垱村。为啥?就为见见他的老战友侯礼祥。俩人一见面,时间好像坐了个时光机,嗖的一下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月。俩老兵的眼里,那都是满满的回忆在翻滚。杨得志一把握住侯礼祥的手,声音都哽咽了:“礼祥,这些年,你可不容易啊。”侯礼祥倒是乐呵:“得志兄,能再见你一面,我这辈子就算值了。”

0 阅读:83
野玫瑰幻想历史

野玫瑰幻想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