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1874年),刚刚亲政没多久的同治居然打算重修圆明园,消息传出,众臣

逍遥游说史 2024-11-10 17:17:39

同治十三年(1874年),刚刚亲政没多久的同治居然打算重修圆明园,消息传出,众臣无不瞠目结舌。虽说此时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起义已经被镇压下去,而西方列强与清廷也处于“和平友好”的局面,整个朝政有所恢复,然而毕竟是战乱之后,各项事业方兴未艾。此时同治帝放着一大堆的军务政务不处理,却一心要重修已经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的圆明园,这要花多少银子。 最着急的莫过于恭亲王奕訢,他此时是领班军机大臣,又是皇上的叔父。见到自己的侄儿如此胡作非为,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又想到眼下京城中风言风语,说同治帝时常从宫中偷跑出去,白龙鱼服微服私访,这一切都让他忧心忡忡。不得已,只好写奏折进谏了。于是他挥毫奋笔疾书奏折一封,提了八条建议:停园工、戒微行、远宦寺、绝小人、警宴朝、开言路、惩夷患、去玩好。写毕又怕自己的分量仍然不足以打动同治帝,于是又找来醇亲王奕譞、惊亲王奕谅、孚郡王奕、额驸景寿、奕、大学士文祥、宝鋆、军机大臣沈桂芬、李鸿藻等九名重臣一道联名上疏,希望以此让皇上憬然醒悟,迷途知返。 十大臣的奏折送上去了,然而却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并不见同治召见群臣商议此事。过了几天,几位大臣凑在一起合计,觉得这样不妥,万一同治帝年纪轻轻,不耐烦看这语重心长的奏折呢,还是十个人一起去面见圣上比较好。计策已定,正好过两天宫中要演戏,十大臣便决定趁此机会递牌子面见同治帝。 谁料进宫一看,同治皇帝坐在龙书案前,手中捏着奏折,面沉似水,气色不正。奕诉心一沉,暗叫不妙,只得连忙率众人磕头。果然,同治帝也不等大臣们起来,便兀自大嚷起来:“你们这些大臣好不饶舌!说说停工的事儿也便罢了,如何又说出其他的事来?”十大臣头也不敢抬,心中暗暗叫苦,不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如何处理。 奕訢贵为皇叔,位高权重,看到同治帝怒气稍消,拿出奏折的副本念了起来。谁知还没念完,同治帝把手中的奏折一摔,怒气冲冲地嚷道: “别念了,你们不是说我当不得皇帝吗?那这个位置你来坐。” 此言一出,十大臣顿时乱做一团。醇亲王奕譞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奕訢又把同治帝最近干的一些事抖露出来。这下子,同治帝再也忍不住了: “奕訢,你欺朕年幼,跋扈弄权,和你儿子一起把持朝纲,结党营私,莫非是要逼宫不成,朕要重重地治你!来人,革去奕訢一切差事,降为庶人,交宗人府严加管束!其子载澄一并处理。” 闻听此言,十大臣呆若木鸡。醇亲王赶紧求情,其他大臣纷纷附和。只有奕訢跪在旁边,一声不吭。同治帝怒气更甚,又要废掉醇亲王,和恭亲王一并处理。正在吵闹之时,大太监李莲英传太后口谕,让皇上速去弘德殿见驾。同治一听要去见慈禧太后,怒气消了一半,冲十位大臣吼道: “还呆着干什么?朕要去见太后,你们这些人差事都别干了,回家听候发落!”说完一抖袍袖,去见太后了。 慈禧太后见到同治后,训斥了他,并说园子不能修了,奕訢等人不能撤,这也是为朝局着想。其实,修园子是慈禧太后的意思,不过是借同治的口说出来而已。 在慈禧太后的调停之下,这场闹剧草草收场。在慈禧的斥责下,同治帝痛哭流涕,表示以后再也不敢自作主张。

0 阅读:30
逍遥游说史

逍遥游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