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下教育生态,离不开对县中的理解
教历史的小王聊生活
2024-11-10 12:31:34
1️⃣关于作者:
林小英出生于湖南农家,因为家庭贫困,小时候上学很困难。她通过不懈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学,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她一直研究中国的教育制度。《县中的孩子》一书关注了教育中被遗忘的一群孩子,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远离都市的农村或小镇,因父母在外打工而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国家在制定教育制度时也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处境。
2️⃣书籍介绍:
《县中的孩子》一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3️⃣观点摘编:
“基础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基础教育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性,一个是预备性。基础性是指学校应当为每一个个体一生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无论这个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预备性是为人的下一个生涯阶段做预备,包括升学预备和就业预备。而在今天,以升学预备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在坚持了一种价值的同时,到底忘记了多少东西,又忽略了多少人合理合法的正当教育需求呢?”
“今天教育焦虑遍地都是,把过去的经验放到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然而,不论身处何种情境、什么时代,教育,总该是有一些更高远的追求,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总得去想一想。有一些老师和校长会把“好学生走了,工作价值体现不出来”作为借口,这虽然也是事实,但是身为教育者,应该要有好好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
“我发现以校长的能力,他是可以跳槽到城里其他的好学校去的,但是他却选择待在那里不走。他说:“我就是上庄人,我就在这好好地教我们的孩子,条件确实艰苦,但是我不觉得苦,我们学校的孩子尽管也算是农村学生,但是我得让他们见过世面。”因为他们都是本地人,没打算逃走,没打算跳槽,他们就在这儿好好地跟着孩子们一起过日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