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岳阳楼

魔都上海图像 2024-11-09 12:24:23
元代,夏永,《岳阳楼图》,绢本,团扇,水墨,纵25.2厘米,横25.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采用虚实相对的对角线构图,高三层的岳阳楼被安排在画幅的左侧,而于右侧留下一片空白,巨壑空茫,远山一带,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整幅笔法秀劲细密,巧妙地把直线、横线、斜线、弧线等各种线条有机地结合,通过轮廓的轻重,线条的疏密,清楚地交代出楼阁远近纵深的层次感和“向背分明”的体积感,比例构造准确合度,飞檐、梁柱、斗拱、围栏等细节描写具体而精致,让观者有几可走进画中之感。 舍弃设色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虽千繁万复却不显阻滞拥塞,盈尺之间,明洁素雅,美仑美奂。其精整工细的线描,正可谓“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这种纯以墨笔白描界画建筑的手法到元代以后已成为绝响。 以至于清人李佐贤误以为此图是宋人所为:“《岳阳楼图》,界画精巧,飞阁层檐,一丝不乱,楼中人物,纤悉具备,殆类鬼工……此等书画,乃宋人绝技,元明以后,已成《广陵散》矣。” 此幅右上以蝇头小楷题写《岳阳楼记》全文,这些题字同样“小如蚁目”、“细若标针”,与其细密的画风相和谐,同时补充了画意,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抒情效果,这也是夏永对中国古代界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元代界画以王振鹏、李容瑾和夏永为代表。其中王振鹏被视为界画风格转折的标志性人物,预示着宋代写实风格转向元代以后的幻境画风。明代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的《界画楼阁述》是有关夏永的记载“夏永字明远者,以发绣成滕王阁、黄鹤楼图,细若蚊蜨,侔于鬼工。” 目前所见到的夏永作品都是以册页、扇面的形式描绘楼阁,有《岳阳楼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丰乐楼图》《映水楼台图》等。画面上皆以精致细密的技法表现这些著名楼阁,并用长篇蝇头小楷题写《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诗文。描绘建筑楼阁,以繁密平稳的线条表现。 夏永名下的《岳阳楼图》有五幅,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2幅,美国弗利尔美术馆1幅,云南省博物馆1幅,台北故宫博物院1幅。每一幅都在画面右上角都以蝇头小楷书写了《岳阳楼记》,这些《岳阳楼图》的尺幅高度、宽度均在二十三厘米至二十七厘米之间,在基本构图一致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元代夏永的《岳阳楼图》是书画作坊的产物,反映出楼阁界画在民间作为商品画。

0 阅读:9

评论列表

唛兜兜

唛兜兜

1
2024-11-10 12:22

有宋韵

魔都上海图像

魔都上海图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