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1位18岁的女军医,牺牲前,托1位老奶奶往家里送1封信,2块大洋和1张照

九州兔吹不散 2024-11-06 20:51:32

抗战中,1位18岁的女军医,牺牲前,托1位老奶奶往家里送1封信,2块大洋和1张照片,老奶奶满口答应,然而在战火中,她却无法实现诺言,直到老奶奶再也迈不动步了,她的孙子接力,继续寻女军医的家人,前后持续了66年。 这个年轻的女军医叫刘守玫,在台儿庄战役中,她刚为一位连长包扎完伤口,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见一道刀光从侧面袭来。 她刚想阻挡,却已是来不及了,连长一声闷哼倒在她怀里,血染红了她的双手。 眼前的日军士兵一脸狰狞,朝她逼近。刘守玫满腔怒火,顾不上害怕,抄起一块地上的大石头,狠狠砸向敌人的头,一下,两下,三下……终于把敌人砸倒在地。 喘息间,她却突然视线模糊,眼前的世界仿佛逐渐暗淡。下一秒,她感到后背传来一阵剧痛,原来是一颗弹刺穿了她的身体。她的手一松,石头滑落在地,她也瘫倒在地,逐渐失去了意识。 醒来时,她躺在陈塘村的临时医护所里,周围是几位忙碌的村妇,低声嘀咕着:“这丫头命真苦,年纪轻轻的,怎么上了战场呢?” 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努力支撑起虚弱的身子,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两块大洋和一张旧照片,拉住身旁的陈家老奶奶,吃力地说:“大娘,帮我把这些带回去,给我爹娘……我怕是见不到他们了……” 陈家老奶奶接过信,眼里闪着泪光,她哽咽着拍了拍刘守玫的手背,颤声道:“闺女,放心,我一定会送到。” 老奶奶心里一阵酸楚,暗自决定,无论多难,也要让这个孩子的心愿得以实现。 战地条件恶劣,医护设施简陋,刘守玫终究因伤势过重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家老奶奶忍不住流下泪来:“这么年轻啊,才18岁,本该在家学琴棋书画,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啊!” 老奶奶按照刘守玫的嘱托,将她安葬在村东的土丘上,在坟头插下一根柳条做记号,每逢节日都去烧纸纪念,心中默默念着:“孩子,安心走吧,我一定会替你找到亲人,送你回家!” 然而,战火纷飞,老奶奶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承诺,随着村民们的逃难,她只能把信小心藏在行李箱底部。 然而,多次迁徙辗转之后,待回到家中时,信纸早已受潮破损,字迹模糊不清,她急得一筹莫展,只记得信中大概的内容:女儿参军身死,盼父母节哀,留下银元和照片,以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年复一年,老奶奶的愧疚从未减少,每年都去刘守玫的坟前烧纸,但她逐渐年迈,走不动了。 她的孙子从小听闻这位“无名英雄”的故事,也被英勇的事迹所感动。临终前,老奶奶把孙子叫到床边,含泪叮嘱道:“记得每年给她烧纸,最好能替她寻到亲人,让她早日回家。” 孙子含泪应下,心里暗暗发誓要完成奶奶的遗愿。他每年都替刘守玫祭奠,并四处张罗打听,后来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发起寻亲活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尽管希望渺茫,他始终不愿放弃。 终于,2004年,经过8年漫长的寻找,一位湖南汉寿县的网友看到寻亲信息,联系上了老奶奶的孙子,经过核实,确认这位无名英雄就是刘守玫。 消息传开后,刘家人立刻赶赴陈塘村,将刘守玫的遗骸接回故乡,安葬在湖南烈士陵园。 随着刘守玫家人的现身,这位女英雄的身世也被人们揭开。 她原本是湖南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的普通农家女,1920年出生,青年时曾就读于长沙周南女中,受到启蒙教育。1937年,她响应号召,加入丁玲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淞沪战役救护伤员。 战后,她被编入50师卫生队继续战斗,直至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 整整66年的寻亲之路,刘守玫终于魂归故土。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激励着后人记住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

0 阅读:144
九州兔吹不散

九州兔吹不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