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掘墓人——北洋新军(二)

范弗里特的饭量 2024-10-25 20:26:33
此一时期,袁先后设立行营将弁学堂、陆军师范学堂、军械学堂、军医学堂、马医学堂、经理学堂、军官学堂、宪兵学堂、陆军速成学堂,尚有陆军讲武堂、电信号学队等,北洋军的发展迅猛。 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8月,慈禧太后决议以北洋六镇为模范,于全国各地编成36镇新军,限二至五年内完成。同年,袁世凯的亲信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率陆军第三镇及第二、第四、第五、第六镇各一部兵力出关。光绪帝与慈禧死后,1909年( 宣统元年)袁因权重被隆裕太后开缺还乡。1910年(宣统二年),奉天(今沈阳)、吉林分别编成陆军暂编第20及23镇,奉天、黑龙江省另各有一个混成协兵力,北洋军扩大至东北地区。此后,北京、 天津、直隶省(今河北省)、山东省及东三省便长期作为北洋军的主要势力范围。 1911年(宣统三年),由已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省编练的陆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即湖北新军,简称鄂军,属于非北洋系的新军)意外发动武昌起义,与革命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史称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正式爆发。陆军部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鄂军,却因将士不服而指挥不灵,隆裕太后被迫复用袁。后来袁凭借著北洋新军的优越实力,一面要胁革命军 ,一面逼迫清帝退位,取得政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北洋新军也从过去的清军转变为民国军。当时全国军队的组成基本源自前清的各地新军,名称上仍承袭前清,将京津直鲁及东北的部队统称为北洋军,形同中央军的角色。而南方各省的非北洋系部队则冠以省名,如鄂军、滇军、粤军、桂军、川军等。中央政府改北洋军编制的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与16个混成旅。 1913年(民国二年)为镇压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袁世凯遣冯国璋率北洋军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省分的国民党籍都督发动进攻。(待续)

0 阅读:11
范弗里特的饭量

范弗里特的饭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