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早就说了,夸夸其谈者,未必有真本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声名显赫,一个凭“合纵抗秦”的策略而腰悬六国相印,一时风光无两;一个凭“连横之策”瓦解“合纵抗秦”策略,而深得秦惠文王赏识重用,两度出任秦相,为世人瞩目。 但说到底,这两位标杆式的纵横家,本质上其实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他们提出的那些所谓“合纵”也好“连横”也罢,都只是并不怎么高明的策略,奈何六国君主皆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辈,才会被张仪之流不断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苏秦与张仪这类所谓的纵横家,纵观一生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饭,最大的标志就是夸夸其谈,把活的说成死的,把死的说成活的。这样的夸夸其谈者,最多也只能让他们玩弄一些形而下的权谋,未必有真本事。 公元前316年,巴(统治重庆和四川东南部)蜀(统治四川北部直至陕西秦岭)两国交战,同时向秦国请求援助。秦王嬴驷大喜,想趁机吞并蜀国。 但秦王也有顾虑,一是出征道路极为险峻,行军不利;二是担心韩国趁机攻打秦国。正犹豫不决之际,司马错力挺秦王主张。 但时任秦相张仪提出异议,吞并蜀国不如攻打韩国。他的理由是:我们的大战略是亲近魏楚两国,专门对付韩国。只要我们出兵推进到分裂的周王国边境,抢了九鼎(天下统治权威的信物),取得地图和户籍,然后挟周天子以号令天下,各国谁敢不从? 张仪认为这才是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如今不去做这个伟大事业,却深入巴蜀之地去介入蛮族间的内斗,这不是离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越来越遥远了吗? 司马错驳斥张仪说,不对,想要国家富有,必须先使国土广阔;想要军队精良,必须先使人民生活富足;想要统一全国,必须继续不断为国家和人民谋取利益。如果做到了这三条,伟大的功业,不召自来。 如今,秦国土地狭小,人民穷困,我建议,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入手。蜀国只是西南地区一个部落,我们攻打它如豺狼攻击绵羊。我们占领他们的领土,夺取他们的财产,刚好可以开拓我们的领土,富足我们的人民。 我们不必经过大范围杀伤,他们就会屈服。我们这次攻打蜀国,无论从名义还是实质来说,都是仁义之师,都是除暴安良的善举。但如果我们进攻韩国,挟持仍有“天子”名义的周王,我们将得罪天下人,会触发难以掌控的危机。 因为周王跟各国皇家都有姻亲关系,尤其跟齐国和韩国的关系更是亲密。如果我们进攻韩国,周王国害怕失去传国之宝的九鼎,韩国害怕失去三川之地,两国必然联合起来拼死抵抗。也会向齐国和赵国求援,向楚国和魏国求和。 把周王国逼急了,他们把九鼎送给楚国,韩国把三川之地割给魏国。请问,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阻止?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不能掌控的危机。所以,我的建议是,攻打韩国不如攻打蜀国。 秦王嬴驷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南下,10个月后征服蜀国,秦国自此更加强盛,财富远远超过各国,自此,秦国也更加轻视各国。由此来看,司马错的建议是正确的,张仪的建议是不可行的,可见,夸夸其谈的张仪也未必有什么真本事。 《资治通鉴》浓缩了 东 周至 五 代130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战争、治国”等领域,闪耀着古人卓越的人生智慧。当下的任何事情,在《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类似的生动案例,以及绝佳的解决方案。所以,没事多读读《资治通鉴》吧! 9.9/本,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早就说了,夸夸其谈者,未必有真本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和
易文爱历史
2024-10-21 11:22: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