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时代》杂志后,《哈佛商业评论》也邀请李彦宏探讨人工智能,中国AI何时被全球认

老宋爱评 2024-10-17 21:48:20

继《时代》杂志后,《哈佛商业评论》也邀请李彦宏探讨人工智能,中国AI何时被全球认可的? 10月16日,李彦宏收到《哈佛商业评论》邀请,与总编辑Adi Ignatius围绕“用人工智能重构世界”的主题展开了讨论。要知道《哈佛商业评论》可是当今全球最权威的管理杂志,往期节目邀请的也都是各行业大咖,含金量可见一斑。 事实上,李彦宏无论是2018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还是2023年入选全球百大AI人物,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AI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全球认可,而李彦宏频频曝出的金句,如“卷大模型没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等,更成为了AI发展的风向标。 本次的讨论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李彦宏再次金句频出,如“过去18个月,大模型领域最大的变化是回答的准确性; 泡沫不可避免,但泡沫过后,会有1%的公司脱颖而出,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 中国市场更关心PMF”,特别他提到“未来5-10年,人人都将拥有程序员的能力”,让人颇感意外。 谈到这一点时,李彦宏还举了个例子。当年他在上大学的时候,身边每个人在用Python或C++学编程,可如今这些几乎可以被生成式AI取代,这也是中国生成式AI不断发展的阶段成果。 虽然目前中国市场上有数百种基础模型,但真正能创造价值的还得是能转化为应用的。就拿生成式AI来说,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在开发AI原生应用上降低门槛、提升效率。例如在文心大模型和飞桨的作用下,仅截至到今年6月,飞桨社区上的开发者数量就拥有了1465万人。 如此看来,按李彦宏所说,未来5-10年让每个人都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并不是空话,到时候无论你是说中文还是英文,都可以加入到程序员的学习和工作中。

0 阅读:0
老宋爱评

老宋爱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