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缺口

游游游姐康复记一 2024-10-13 16:41:32
通缩缺口的存在导致日本经济在1990年之后进入螺旋通缩状态,直到缺口被填平。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缺口。 在理想的均衡状态下,所有生产的产品都可以被出售,供给与需求相等,收入与支出相等,经济处于“完美”运行状态中。 但是,多数情况下,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 如果总需求不足,生产的产品卖不完(过剩),或者工厂的开工率不足,产出水平低于理想均衡状态,这里存在“通缩缺口”。此时总支出小于总收入,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水平低于均衡状态。 反之,如果需求过剩,生产的产品不够卖,或者工厂产出超过均衡水平,这里就存在通胀缺口。此时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水平高于均衡状态。 “通缩缺口”是日本螺旋通缩的原因之一。 当1990年开始资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的企业、居民部门持有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比如股票、房价均出现大幅缩水。资产下跌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缩水,而负债不变,所以所有者权益就会以更大幅度缩水(负债的杠杆效应)。 当资产负债表受损后,企业、居民的风险偏好迅速下降,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收益最大化变成开源节流,尽快修复资产负债表 这个时候,随着风险偏好下降和目标转变,储蓄率就会上升。消费和投资就会下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下降了,出现所谓的紧缩缺口,GDP就会下降。 举个例子:假定居民部门收入为1000元,均衡状态下,消费支出700元,储蓄300元,这时消费支出转换为总需求,即需求=700元。储蓄的300元被企业借走用于投资,投资产生的需求=300元, 综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1000元,正好等于居民部门收入。供给与需求匹配,处于均衡状态。 当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时,假定期初居民收入还是1000元,但是风险偏好下降,导致消费支出下降为500元,储蓄500元,此时消费需求=500元。由于企业缩减投资,因此储蓄的500元,企业只借走了200元,投资产生的需求=200元。 这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700元,总需求下降了300元,总需求比总支出少了300元,需求不足,产出出现过剩,产生通缩缺口。接下来,由于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减少,居民部门的收入开始下降。假定居民部门收入下降为700元,消费支出下降为400元,储蓄300元,此时消费需求=400元。企业缩减投资,因此储蓄的300元,企业只借走了100元,投资产生的需求=100元。

0 阅读:0
游游游姐康复记一

游游游姐康复记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