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研究界重视平顶山碑刻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长达千年,争论时间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都没有出土文物和发现真正的历史遗迹,仅仅靠现存史料记载,双方唇枪舌战,谁也无法真正的说服谁。作为南阳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研究专家,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平顶山市卫东区诸葛庙社区内现存的一通《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该碑应该引起研究界足够的重视。 我们看这通碑刻记载内容: 嘉靖丁亥秋,余自太仆转南京太常卿,便道还家,行视田墅,始谒武侯祠下,…… 既而游观山寺,有断石幢在焉,刻文仅数十字。中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然后知侯之父若祖自琅琊避地,曾寓于此而葬焉。躬耕南阳,尚在厥后。祠而祀之,信有由然。再考石幢岁月,盖隋文帝开皇壬寅物,去先主见武侯于隆中之岁三百一十六,其居此地而葬,必先十余年,是以坟墟犹存。今距开皇壬寅年余九百六十一,世远坟没,不知其处,固不足怪。所幸祠宇不废,断石幢仅存,岂偶然哉! 盖侯之为人,论者举侪于伊吕,古今贤达,悉以为然,无异议焉。是人品之高,勋烈之盛,光昭汗青,脍炙人口者,奚俟吾言。所以吾邑有高阳华里之迹,实为侯父祖之故墟,…… 皇明嘉靖二十一年岁次壬寅秋七月既望,西唐牛凤记,男沈裕书,钧州杨嘉刻。 这通碑刻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碑刻内容看: 第一,《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由明朝太常寺卿、四品官员牛凤所撰稿。作为四品朝廷命官,从修庙到撰文过程和依据的事实,都是极其严肃的。没有根据,没有历史事实就不会随便处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之事。 第二,牛凤本人游观山寺,看到断石幢,上面刻着“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这块碑刻虽然残缺不全,但仅从遗留下来的文字说明,诸葛家族的坟茔就在这一代。究竟是谁的坟茔?我们可以判断是诸葛玄的可能性最大。 第三,假如我们确定诸葛玄坟茔在此,就为研究诸葛亮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从而研究诸葛亮完整一生奠定了基础。诸葛亮躬耕地地望的确定就有了坚实的历史史实支撑。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建的更早,历史参考价值更大。若隋朝断石幢研究获得突破,将是历史研究史上的盛事。
呼吁研究界重视平顶山碑刻 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长达千年
派侑看文
2024-10-07 06:43: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