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东亚局势动荡,日本侵略朝鲜,清朝被迫卷入甲午战争,国力大损,民众忧心

鹏举谈历史 2024-10-01 21:26:09

1894年,东亚局势动荡,日本侵略朝鲜,清朝被迫卷入甲午战争,国力大损,民众忧心忡忡。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的勤政殿,终于对康有为的上书产生了兴趣,决定召见这位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负责变法的筹划。这一年,后人称之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并非首次上书。早在1895年,他就曾组织公车上书,试图向光绪皇帝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但遭到大臣们的阻拦。那时,他刚中进士,成为工部主事,心中失落。 然而,康有为并没有放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消息传来,他迅速返回北京,准备再次上书。 他递交的《上清帝第五书》直言不讳,警告若不进行变法,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可惜,光绪皇帝未能一见,工部尚书松溎认为上书内容过于激烈,选择不予呈递。 在京城等待的日子里,康有为心中失落,准备南归。此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前来拜访,留住了他。翁同龢对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极为赞赏,想将他纳入自己的政治阵营。 翁同龢向光绪皇帝推荐康有为,称其才华出众。光绪皇帝听后,决定给康有为一个机会。 康有为被召见,侃侃而谈,提出了全面的变法主张。他强调,变法应从法律和官制入手,绝不能固守祖宗之法。面对荣禄的反对,康有为坚定地指出,国家危在旦夕,必须有所改变。 问话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康有为的才华令在场的官员们刮目相看。翁同龢将问话内容汇报给光绪皇帝,皇帝心中暗想:“这个书生,或许真是我变法的良才!” 然而,翁同龢并没有立刻安排二人见面,而是让光绪皇帝再等等。原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靖曾受康有为所托,给光绪皇帝送了一封保荐信,信中康有为自我描述为旷世之才,甚至想取代翁同龢的位置。翁同龢对此心存警惕。 光绪皇帝对此一无所知,依旧耐心等待,最终在颐和园召见了康有为。会面时,光绪皇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康有为则极力劝说光绪皇帝进行变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然而,二人交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来,康有为用的是广东话,光绪皇帝听得费劲心思。 会后,光绪皇帝再次召见大臣们,商讨如何使用康有为。廖寿恒建议给康有为五品官衔,而荣禄则坚决反对。 经过综合考虑,光绪皇帝最终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让他负责变法的筹划。虽然康有为的官职不高,但他却肩负着变法的重任。 1898年,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人因阻挠王照上书而被光绪皇帝罢免。康有为的上书成功,成为戊戌变法中的关键一步,终于接触到了清朝的权力核心,获得了筹划变法的机会。 正如古人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康有为的每一步,都是为国家的未来铺路。愿这位书生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0 阅读:23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