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将第十七回与第十八回合在一起,共用一个回目?很多人以为作者还没来

梦楼随笔 2024-09-26 20:34:06

《红楼梦》为什么将第十七回与第十八回合在一起,共用一个回目?很多人以为作者还没来得及分开拟出回目就泪尽而逝,抄书者也只好照单全抄。其实,这两回合而为一,是作者有意而为。 在《红楼梦》目录中,凡尾数是七的章回,写的都是历史重大变革之际。 前十六回,自第一回"两宝合传″之后,写的都是南明史,一直写到1681年十月初八吴世璠在昆明兵败被杀,既秦钟之死。吴三桂称帝于衡阳郊外馒头岭,既书中的馒头庵。馒头庵也叫水月庵,吴三桂字月所。秦钟死因与馒头庵的智能儿有关,书中的出家人指不为反清复明出力的,秦钟与智能儿行苟且之事,指吴三桂反清不为复明,死其宜矣。秦钟,秦终,汉人政权至此了结。 第七回写的是被拐的英莲落户薛家,说明朱明政权在割据的军阀里,丧失主子地位了。这一回还写到秦钟与宝玉初次见面,指割据藩镇染指皇权了。这当然是南明重要的史实。宝玉与秦钟行龙阳之好,说明军阀们不遵照阴阳尊卑,妄自称大。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香冢飞燕泣残红",直接说出南明割据头子的结局基本上像杨贵妃一样被杀,而南明皇帝除了被勒杀外,也上吊自杀。宝钗仅是妃,黛玉却是皇后。宝钗在戏弄间蝶时,无意听见有朱明子孙密谋起事(贾芸与红玉),应指天地会,起源地在福建诏安。黛玉哭残红,其实是哭朱家的残明。 第三十七回,探春结诗社,就明郑而言,朱家的王子王孙在郑家军庇护下过上无所事事的日子。体现在他们的笔名上。宝钗的蘅芜君——恒无君,持续或常常没有皇帝。探春——蕉下客,这个朱明末代政权,就是蕉叶下一只死鹿,群雄逐鹿,已经不在意这只死鹿。黛玉——潇湘妃子,舜死后的两妃子,硬生生将绿竹哭成斑竹,黛玉哭的是大明玉玺不能到手。 再来看十七回,写的是宝玉给大观园撰额,也就将南明和明郑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极具象征意义体现其中,也是一次简概。 但十八回也十分重要,大观园以元春省亲而建,建的是南明,是明郑,并且有皇家身份。南明也好,明郑也好,这皇家的身份就那么短暂,犹如元春入夜过来行一些仪式,又匆匆离去。南明几个小朝廷不也如此?登基仪式短暂的君监天下,过后就发觉号令不出宫门,大权死死攥在别人手里。 第十八回如此重要,就与十七回合而为一了。

0 阅读:1
梦楼随笔

梦楼随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