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眼见自己的10万大军被逐步歼灭,大势已去,便拿出一

阿明聊娱乐 2024-09-19 12:53:28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眼见自己的10万大军被逐步歼灭,大势已去,便拿出一张纸写道:“焕然两次易帜,承蒙校长不计前嫌多次提拔,如今当尽忠报国!”,写完后,他将纸张交给随从,要其交给蒋介石,而后便举枪自尽了。

说到1948年的淮海战役,它堪称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决战。当年蒋介石亲自下令,要在徐州地区同解放军决一死战。他们动用了几十万大军防御徐州,认为只要守住这个九州通衢,就能挽回战局。可是,蒋介石却低估了我军的决心和实力。

老实说,当时形势对我军并不太有利。要攻下徐州,首先就得斩断敌军的退路,把他们牢牢围住。可是,敌人的主力黄百韬部,驻扎在距离徐州很远的碾庄圩,包括邱清泉、李弥在内的国民党其他主力,也都在徐州周边虎视眈眈。要想一口气吞下这些硬骨头,绝非易事。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位睿智过人的统帅——毛主席。他不但看出了敌人的虚实,而且及时改变了战术部署,让我军赢得了主动权。

1948年11月的一个夜晚,解放军包围圈内,黄百韬部的官兵们灰头土脸,疲惫不堪。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黄昏时分炸响,几百米外黑漆漆的天空,骤然被照得通红,炮火接踵而至,数不清的火光在黢黑中来回闪烁。

原来,我军的一个纵队奉命,悄悄包抄到敌人的后方,端掉了他们的一个重要炮楼。硝烟四起,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上是蔓延无穷的硝烟,下是永不停歇的战火,一时间被围困在碾庄圩的黄百韬部,仿佛陷入了无边的火海之中。

黄百韬身为蒋家军中的一员猛将,他又怎会善罢甘休?当晚,他立即下令全军开火反击,场面顿时火光四射、硝烟滚滚。他麾下的重机枪手们就地一字排开,埋伏在地堡和壕沟里,扫射着我方的阵地。随即,大批轻重机枪手也加入了战斗,密集的子弹像暴雨一般,把我军的阵地淋得密不透风。

转眼间,战局变得十分胶着,双方的炮火不断地交织在一起,时而是我军占了上风,时而又是敌人反扑,攻守阵地一再易手。就在炮火最猛烈、硝烟最浓重的时候,黄百韬亲自冒着生命危险,临时调遣一个营的兵力强行突围。不料,这个营在脱离包围圈后,竟然被我军另一路人马活活围了个正着!

面对如此艰难的形势,少数人开始动摇了,他们痛骂黄百韬的鲁莽,认为继续固守,只有同归于尽的下场。黄百韬听后大怒,厉声斥责那些动摇分子是“无能之辈”。他环视四周,“有谁还想逃命的,现在就给我滚!”说罢挺起了腰杆,昂首阔步走上前去,一副有什么事咱同生共死的架势。

当晚,就是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双方你死我活,不断地展开了一场场拼杀。就在双方火拼正酣的时候,我军兵突然把手榴弹往前一抛,砰的一声,一个碉堡被击中当场夷为平地,不少国军士兵被炸得体无完肤。看到战友横尸遍野,黄百韬的众将士虽然勇气可嘉,却也在这股凶猛的杀气下慑服了。

硝烟渐渐散去,天色重又黑暗下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战斗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微弱,最后只剩下偶尔几声反抗的枪响,在空旷的夜色中回荡。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孤零零地出现在火光的映照之中,他居高临下,慷慨陆离地向着黑暗处大声喊道:“同袍们啊,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你们都已经阵亡了吗?”

就在这个令人扼腕的夜幕降临之时,一个让人不胜唏嘘的景象出现了。一个满脸泪痕的国军士兵背着一块白布,摇晃着走了过来,打开白布一看,赫然是一具身着将军服装的尸体,是黄百韬!

原来黄百韬身中数弹,不久就壮烈殉难了。临终前,他催促手下赶快逃命,而自己则选择了自杀。 当晚,碾庄圩的战斗余波未了。在另一侧,邱清泉和李弥部队的增援行军,也遭到了我军的狙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有来有回的遥远炮击。

第二天清晨,在一片狼藉的战场上,解放军战士们发现:一具具国军将士的遗体躺在阵地和壕沟里,他们大多都是双目圆睁、挥手相扑的姿态,显然是在临终前拼尽了全力。

看着眼前这些惨烈的生命祭奠,身为老军人的粟裕难掩心中的哀痛。他低声对身旁的参谋说:“这片战场上流的血,每一滴都凝结着忠贞、英勇和牺牲,我们一定要铭记住这一切,时刻警醒,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只有在今后的和平年代,我们才能不负所托,把国家建设好!”

就这样,在决心坚定的毛主席领导下,在诸如粟裕这样的将领,英勇善战和爱卿如子的情怀下,淮海战役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双方的伤亡加在一起恐怕高达10多万人。所以说,战争的确是残酷无情的,它带给人民的是创伤和灾难,而不是和平与幸福。

信源:国军常胜将军黄百韬自杀:望眼欲穿援兵没来,来源: 中国新闻网

0 阅读:74
阿明聊娱乐

阿明聊娱乐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