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偷懒说谎的孩儿,到底怎么立规矩
奔跑的静妞呐
2024-08-08 03:51:59
朋友家儿子被朋友打了一顿,
因为不听课并且屡教不改,
说中午饭都没给吃。
·
在全家的见证下被修理一顿,
这下应该改正了吧。
据我推测,
下次还是该干嘛干嘛。
·
屡教不改的娃儿,
该怎么弄习惯,
今天来捋一捋。
·
[打卡R][一R]惩罚不能是“家常便饭”;
·
惩罚当成仪式感的家庭,
孩子往往是很难管的,
有两个原因。
一是孩子可能通过被惩罚寻求关注,
你觉得是自己在管孩子,
其实是孩子在反向操作我们;
二是惩罚过渡了发现也不过如此,
感受越来越弱,
就越来越没用了,
所谓的“皮”了。
·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过渡惩罚,
说一次不听两次不听,
好多次才会动怒惩罚的,
其实在孩子眼里,
做的过分了家长的招数无非就是这些,
我已经知道最坏的结果了,
没啥啊,
就这样不耽误我玩就行,
所以会反复管反复不见改善。
·
惩罚可以是罚题,罚思考,错一罚三,
这种动不动全家一起整治,
打一顿罚不吃饭的把戏,
上演多了,
就是往培养叛逆孩子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
[打卡R][二R]下沉到具体细节着手;
·
你想改善孩子哪一方面,
就在哪一个方向着手,
劲就这么多,别用反了。
比如发现孩子听课质量不好,
上来就说他不听课,
就等于拒绝沟通,
你可能拿不到真实答案。
看看是孩子觉得自己都会了,
还是不喜欢这个老师的方式,
或者专注力就是习惯性的不好,
然后针对性地下手。
·
觉得自己都会的拿延伸题目做一做,
就知道自己落下的细节有多重要了;
不喜欢老师可以沟通化解,
或者回家补知识点让孩子感受到略微的吃力,
回头就明白当时听课的重要性了;
专注力的BUG就需要稳住他们,
从氛围、做题习惯、正向反馈几个方向下手,
具体参考之前的笔记。
·
[打卡R][三R]深度问题需要反向操作。
·
有一些屡教不改的问题,
比如字就是不好好写,
做数学题就是不好好读题,
一写作业就小动作多,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反向操作。
·
孩子的固执一定是有一个行为在巩固他,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屡教不改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叨叨的太多太过了,
强调的方式起到了反作用,
试着反向操作一下,
效果会让你觉得意外。
·
比如以前拿到字你会挑剔写的不好,
今天挑一个写的好的具体夸一夸,
这个字今天写出笔锋了,结构也很好,
咱们再多写几个巩固一下。
·
就是你自动使用的教育方法可能恰好在强化孩子的行为,
停下来反向操作一下。
这个当然需要冷静的状态,
愿意反思进步的胸怀。
一切为了往更好的方向走,
其实没有那么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