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和一人隔着韦国清上将喊话。这个人可不简单,也练就了一身武艺,他的父亲绰号双

混沌于浮云 2024-07-27 20:12:21

许世友和一人隔着韦国清上将喊话。这个人可不简单,也练就了一身武艺,他的父亲绰号双钩大侠。在延安的时候,许世友听说他也练过武功,想和他比试比试,他却拒绝了,怕伤了和气。练武是为了防身,不是为了比赛输赢。许多年后,那人当了国防部长,成就还在许世友之上。 许世友将军在军中以武艺超群著称,被誉为“和尚将军”。年少时家境贫寒的许世友,曾被迫进入少林寺作为门徒,以求温饱。 在寺中度过的八年里,他不仅深入学习佛学,更勤修武艺,尤其擅长少林功夫。这段经历让他在后来的战场上展现出猛如虎的勇猛,同时,他的性格也显得格外直率和洒脱。 当许世友听闻部队中有一位武艺可能超越他的神秘人物时,他的好胜心被激起。这位被称为“耿猛子”的耿飚,其武功的传奇故事,尤其是他赤手空拳击败四头猛虎的壮举,让许世友坚信必须与之较量。 但当他找到耿飚提出切磋时,耿飚却以一句“你不是我的对手”断然拒绝,这让许世友既感惊讶又倍感好奇。 耿飚,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其父耿楚南是著名的“双钩大侠”,曾在清末的湘军中服役。耿楚南的武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被特招进入皇家护卫队。从小耿飚便在父亲的影响下练武,他的武艺精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熟练,更有着对武术精神的深刻理解。 随着国内局势的动荡,耿家逐渐衰落。1916年,家境困顿的耿飚随家人移居湖南常宁,生活的艰苦更是锤炼了他的意志。在当地一家铅锌矿工作期间,耿飚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工人阶级的苦难。 这一经历加深了他对社会不公的认识,并最终促使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国为民奋斗。 耿飚的军事生涯从此起步,他的战斗技巧和策略眼光,使他迅速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杰出的指挥官。毛泽东对他的军事才能极为赞赏,曾多次给他写信表扬。 一天,许世友在操场散步时偶遇了耿飚。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偶然的相遇,更是一次命中注定的机会。他心中默念:“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天非得与你一较高下。” 而耿飚在看到许世友的瞬间,原本打算停下来简单寒暄,却未料到许世友直接开口挑战:“听说你功夫了得,今天我们不如来比试比试。”耿飚还未来得及开口回应,许世友继续追加挑战:“咱俩何不切磋一下武艺?” 耿飚听出许世友的话中之意,虽然早有耳闻对方想与自己较量,但他还是尝试着以和为贵,提出拒绝:“我们一个练南拳,一个练北腿,实在不便切磋。” 此时,周围已经围满了来观看的战士们。耿飚见许世友似乎并无退意,只得再次摆手:“无论大刀长枪还是拳脚功夫,你都不是我的对手。”许世友闻言更是兴奋,于是耿飚找了个台阶给对方下:“我们俩谁打了谁都不合适,不如你来一套少林拳,让大家开开眼界。” 面对耿飚的提议,许世友便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一套精湛的少林拳术,赢得了耿飚的称赞。多年后,耿飚回忆这一幕,依然记忆犹新,他称赞许世友的拳法“力透山河”,并认为许世友的直率和豪迈性格与其所向披靡的做事风格完美匹配。 这场未有实战的较量成为了军中的一桩美谈。虽有观点认为耿飚怕败给许世友而拒绝比试,但实际上,耿飚的拒绝更多是出于对彼此及团队的尊重和保护。 他深知两人若真刀真枪地较量,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且他自幼接受的教导也是,武艺是用来对抗敌人,而非斗友。如此,耿飚选择避免与许世友直接比武,是基于对两人及整个军队的长远考虑。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部门急需人才来填补空缺,陈毅便着手寻找适合的人选。耿飚,以其沉稳的性格和丰富的国际视野,成为了陈毅的重点挑选对象。党中央很快做出决定,将耿飚调至外交部工作。 在那里,耿飚的才华得以再次展现,他不仅担任了多国的外交大使,还是新中国最早一批驻欧洲的公使之一。 耿飚在外交岗位上的表现,赢得了党内外的广泛赞誉。毛泽东曾多次公开称赞耿飚:“耿飚同志的性格与他的名字很搭配,耿直且非常敢说真话实话,他是我们外交部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评价,凸显了耿飚在外交领域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耿飚提出建立特警部队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这一建议最终在1982年得以实现,开创了中国特警部队的先河,也使耿飚被后人尊称为“特警之父”。 2000年6月23日,耿飚结束了他长达91年的传奇生涯。从战火纷飞的沙场到外交舞台的光辉岁月,耿飚用他的一生,证明了忠诚与智慧并重的价值。 参考资料:王健英著. 中国红军人物志[M]. 2000

0 阅读:414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