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黄帝内经》言:“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

张正浩是我 2024-07-20 00:01:07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黄帝内经》言:“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应于夏气。”是指心为阳中之阳,与夏气相通应,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 .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天人相应”,提出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作息、运动、饮食等都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所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三伏天正值盛夏,所以说三伏天是养心黄金期。 下面一起来看看养心的五个妙招。 . ①太极拳修身以养心,中医认为,气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太极拳是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可调整周身的阴阳,修身养气以养心,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 ②畅情以舒心,畅情舒心则心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仁心,要宽心、静心、开心,才可畅情以舒心,远离疾病。 中医认为,过喜伤心,即突然过度的喜悦会导致心气涣散,血运无力,瘀血阻滞体内,出现心悸、失眠、心痛、健忘等症状。 . ③作息有时以安心,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以养神,则心气充沛,心神得养。人体健康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故曰“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作息有时可安心,有助于延年益寿,健康常伴。 . ④静坐以息心 静坐以息心,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气行则血行,可使气血调畅,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多因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脉管。气血畅达则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可使人思维敏捷,遇事不乱,心思宁静,百病不生。 . ⑤食疗以护心、中医食疗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体质予以辨证施食,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补心气可选用人参粥、黄芪粥等;补心血可食当归羊肉汤、鸡血藤鸡蛋汤等;久居严寒之地者,或素体虚寒、心阳不振者,宜食用温通心阳的药食两用之品,如桂枝、薤白、白酒等,不宜食用寒凉的食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