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章太炎在杭州楼外楼写字,恰好蒋介石来吃饭。临走时蒋介石特地过来寒暄:“太炎先生,你好吗?”章太炎回答“靠一支笔骗饭吃。”蒋介石闻言,将自己的手杖送给了章太炎。
章太炎,晚清时期就是名噪一时的革命人士,和梁启超是同一期人物。他早些年曾做过一个对子,暗讽慈禧割让土地,慈禧看到气的半死也拿他没办法。
(参考信源:——《银元时代的生活史》)
章太炎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十分不满,不仅写信给张学良,还写了不少文章痛骂蒋介石“卖国”。有人敬佩他的勇气,也有人担心他的安危。
章太炎并不在意这些,他骂的人多了去了,蒋介石还真排不上名号。
一日,他忽然心血来潮,想要去杭州著名的楼外楼吃一顿地道的杭帮菜。说走就走,他便带着学生一路从上海来到了杭州。
楼外楼作为杭州城内数一数二的饭店,那自认对各大人物相当眼熟,当章太炎一行人来到楼外楼时,精明的跑堂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章疯子,连忙热情地将他们迎进雅间。
落座后,跑堂为章太炎沏上一壶上好的龙井,掌柜亲自拿着菜单前来,毕恭毕敬地请章太炎点菜。章太炎接过菜单,便点了几道家常菜。
掌柜见状暗暗吃惊,这位名震天下的章先生,竟然如此节俭?为了表达敬意,掌柜又自作主张地添了几道楼外楼的招牌菜,这才作罢。
不多时,丰盛的菜肴便摆满了整张桌子,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动。章太炎和学生们也顾不得客套,纷纷动筷品尝起来,一时间雅间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酒足饭饱之后,章太炎正准备起身结账,掌柜却连忙摆手说道:“太炎先生,您能光临本店,已经是蓬荜生辉,怎敢再收您的钱呢?如果先生方便,能否为本店题个字,也算是留个纪念。”
章太炎沉吟片刻,想到自己如今的生活,也不好推辞,便答应下来。
掌柜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备好了笔墨纸砚。章太炎略作沉思,便挥毫泼墨,写下了南明英雄张煌言的《绝命诗》。
这首诗慷慨激昂,充满了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与章太炎的性格和经历也十分契合。掌柜接过墨宝,如获至宝,连声道谢。
就在这时,楼外楼外却传来了一阵骚动。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在杭州市市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楼外楼用餐。
当蒋介石一行人走进楼外楼时,章太炎正在全神贯注地写字,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到来。蒋介石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雅间里的章太炎。
他知道,章太炎是当今世上少有的敢于公开批评自己的人,而且,章太炎的批评也并非无的放矢,这让他在内心深处对这位老先生又敬又怕。
蒋介石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物,他很快便调整好了情绪,决定主动上前与章太炎打招呼。
“太炎先生,别来无恙啊!”蒋介石走到章太炎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试探的意味。
章太炎听到声音,这才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向来人。当他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人竟然是蒋介石时,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还好,还好,托介石先生的福,我如今靠着一支笔混口饭吃。”
听到章太炎的回答,蒋介石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知道章太炎这是在暗讽自己背叛革命,靠着武力夺取了政权。
可他有什么办法,这位可是拄着拐棍跑到袁世凯家门口去骂街,袁世凯只能躲着他走。
如今蒋介石也只能忍着,指着身旁的杭州市市长说道:“这位是杭州的父母官,以后太炎先生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找他。”
章太炎看了市长一眼,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蒋介石见章太炎对自己如此冷淡,心中虽然不悦但也不好发作,便将目光转向了章太炎刚刚写好的那幅字。
“太炎先生的字,还是一如既往的苍劲有力啊!”蒋介石故作欣赏地评论道。
“老了,不中用了。”章太炎淡淡地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
蒋介石见章太炎油盐不进,心中也有些无奈,他沉默了片刻,突然从手中拿过一根精致的手杖,递到章太炎面前,说道:“这根手杖,是用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的,送给太炎先生,希望您不要嫌弃。”
章太炎看着蒋介石递过来的手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伸手去接。
“太炎先生,您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章太炎依然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站起身来,将那根手杖推了回去。
“介石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手杖,我受之有愧。”章太炎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雅间。
蒋介石看着章太炎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沉不定,他知道,章太炎这是在拒绝自己的示好,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而章太炎走出楼外楼后,便再也没有回头,他明白,自己和蒋介石,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场在楼外楼的偶遇,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它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展现了章太炎这位狂生不改的傲骨。他的一生,正如他所写的诗句一样:“英雄垂老,不负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