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洛阳模式”

山河言究 2024-06-26 10:31:32
✨洛阳不仅仅是历史文化深厚的古都,还是建国后的“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国营大厂相继在洛阳开工建设,苏联援助的156计划其中有6项落地洛阳。 ✨共和国工业新星 20万天南海北的工业移民及其家属,来到当时只有7万人口的洛阳,至今洛阳仍有南昌路、上海市场、广州市场等地名,口音也与老城区不同,在他们的努力下: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热电厂、高速柴油机厂、耐火材料厂……洛阳国营十大厂拔地而起,诞生了诸多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绕开老城建新城” 洛阳地下古遗址古墓葬多如蚁穴,工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凸显了出来,为了避免重蹈周王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部分被现代建筑压占的覆辙,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远离旧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大遗址保护和城市规划的典范。 ✨“洛阳铲”闻名全国 在“先考古发掘后施工建设”的洛阳方式引领下,古墓探勘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钻探机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好,洛阳铲本是邙山盗墓为生的洛阳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所创造,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逐渐被全国普遍使用。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洛阳——何以为神都!》

0 阅读:1
山河言究

山河言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