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子李恪后嗣:活跃到后期,且能人不少
历史大表格
2024-06-18 02:31:02
资料来源杂糅,新旧唐书,墓志铭等等,有点乱,就挑记载多的几个说一下。
[吧唧R]李仁:恪长子,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明哲保身,在岭南做官时,进献传奇宦官高力士)中宗景龙元年,跟随节愍太子李重俊,欲诛杀梁王武三思及其党羽,事败被杀,改姓蝮氏。睿宗即位,平反昭雪。
[吧唧R]李琨:恪三子,则天朝历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有能名。圣历中,岭南獠反,敕琨为招慰使,安辑荒徼,甚得其宜。
[赞R]李祎:少有志尚,事母甚谨,抚弟祗等以友爱称。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之战(此后石堡城改振武军),大破吐蕃,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地千余里。十九年,拜河北道行军副元帅讨伐奚及契丹两蕃,大破两蕃之众,擒其酋长。既有勋绩,执政颇害其功,故其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天宝初,拜太子少师,以年老仍听致仕。二年,迁太子太师,制出,病薨,年八十余。上闻而痛惜者久之。祎居家严毅,善训诸子,皆有令命。三子:峘、峄、岘,皆至达官,别有传。(能文能武能教好孩子,厉害!)
[赞R]子嗣荣光:(兄弟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冠时。)
[赞R]李峘:性质厚,历宦有美名。杨国忠乱政,从吏部考功郎中出为睢阳太守。安史之乱时,同玄宗前往蜀地,任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郭千仞反,与陈玄礼共讨平之。上皇还京,迁户部尚书,改越国。乾元元年,持节都统江淮节度宣慰观察使。都统之号,自峘始。次年,宋州刺史刘展谋反,讨伐兵败,被贬袁州司马。宝应二年,病逝于贬所。
[赞R]李岘:折节下士,长吏治。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门荫入仕,历经三朝,历任多州刺史,两度出任江陵尹,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病逝。宣宗大中初年,图形凌烟阁。(《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宗室宰相 》中有传,不过这个五六七不确定,没具体数过,但这个人确实厉害。)
0
阅读:1448
茶过留香
如果他当皇帝,唐朝应该时间更长
Neilyo
李恪这血统,真是不藏拙[得瑟]不说让你装疯卖傻拿影帝,至少当纨绔王爷的演技应该有吧……死的真不冤
捧谁不是捧呢 回复 06-19 15:47
集杨二与李二的优秀血统能差得了?而且以这两二的尿性也不是藏拙的人:最善长的事就是弄死兄弟!
Neilyo 回复 捧谁不是捧呢 06-20 12:43
血统再高贵,就算长孙皇后几个亲生子全死光……这位也坐不了龙椅! 这是王朝早期,遗老遗少活着的还有很多, 短命秦 短命隋?就是之前遗老遗少没处理干净!
近衛松雲
李恪这一支血脉太过高贵,又有前朝皇室血统,成了众矢之的,必然和皇位无缘,但总体来说李恪应该是唐朝皇室血脉最接近高祖太宗的一支,优秀也是必然的,太宗嫡脉一支因为长孙皇后的心脏病遗传导致后世子孙都不太长寿也是王朝不稳定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