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
年代:1783年
尺寸:口径6厘米,底径6厘米,高9.6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画珐琅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金属胎珐琅工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我国的工匠正式掌握画珐琅工艺。具体作法是先在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再在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制图案,最后焙烧。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方体圆角、曲流环柄,壶身四面凸起菊瓣式开光,内绘大朵盛开的菊花,开光外绘折枝菊花纹。壶口及盖均制成菊瓣式以相互吻合,盖面绘大朵菊瓣纹,流、柄上绘小朵团菊纹,铜镀金边,极富立体感。足内白釉,中心蓝色双圈,内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与众不同的是,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并非是在宫廷内烧造的,而是在粤海关(广州海关的旧称)画出器物图样后,再送到法国制作。壶底边沿,还有法国18世纪著名的珐琅画师Joseph Coteau(1740-1801)的署款“coteau”。壶盖沿内侧还有来自法国的工匠标章(“JDD”可能是巴黎注册工匠Jean Daniel DOERFFER的姓名缩写)、巴黎地区征税标章和金匠行会纯度标章,这些都是当时的产地标识。乾降四十九年(1784),这件器物才被送入清宫,可谓经过了重重“质检”。
之后,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先后被收藏在宁寿宫和养心殿体顺堂。目前,它正在文华殿“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上展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抓紧时间来看看吧~
参考资料:
1.故宫博物院官网
2.王翯.西洋制作乾隆款画珐琅器物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07):19-30+106-107.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20.07.002.
3.王翯,刘瀚文,翟毅.西洋制作乾隆款画珐琅器物考补证[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04):27-39+143.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24.04.005.
图1-5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
图6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壶底
图7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署款
图8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俯视图
图9 壶身的法国工匠标章和法国巴黎征税标章
图10 壶身的法国巴黎地区金匠行会纯度标章
图片出处:图1-5自摄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图6、7来源于王翯《西洋制作乾隆款画珐琅器物考》;图8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图9、10来源于王翯、刘瀚文、翟毅《西洋制作乾隆款画珐琅器物考补证》
文/观察猿白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