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 1958年1月下旬,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6-07 18:17:40

这是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 1958年1月下旬,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同时,由于李讷小时候打针时针头不幸断在肉里,一直未能取出,这次也需要一并手术。经过研究决定,两个手术同时进行。不巧的是,当时李讷的母亲去了广州。因此,照顾李讷的责任就落在了毛主席身上。   毛主席亲自联系了北京医院的副院长计苏华和外科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为李讷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阑尾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寻找断针头的过程却遇到了麻烦。由于时间久远,针头发生了位移,医生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   最后,计苏华决定将李讷抬到X光室,一边进行透视一边手术,终于将断针头从身体中取了出来。然而,由于手术是在无菌室外进行的,术后伤口发生了感染,李讷连续高烧不退。毛主席对女儿的病情非常牵挂,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像普通百姓一样前往病房探望。于是,他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鼓励她要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   毛主席自己是一个乐天派,对于感冒发烧头疼脑热这样的小毛病,他很少打针吃药,而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习惯晚上工作的他,在2月2日的晚上又是通宵未眠。第二天中午12点,他吃了几片安眠药,准备上床睡觉。临睡前,他还是放心不下在医院的李讷,便又给她写了一封家书。 毛主席一生共有10个子女,但在那个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多数孩子都不幸夭折或失落了,最终幸存下来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和李敏、李讷两姐妹。   然而,毛主席对他们的教育却非常严格,即使是对最小的女儿李讷也不例外。   1947年,李讷才七岁,就已经开始跟随部队行军,风餐露宿,还要经受飞机的轰炸。她听惯了子弹的呼啸声,闻够了硝烟的辛辣味。在行军途中,她也和其他战士一样,举着小搪瓷杯,排队从大铁锅里领一份黑豆。   由于李讷自幼体质较弱,经常生病,这也成了毛主席的一块心病。   在信中,毛主席希望女儿能够依靠“意志”战胜病魔。他一直强调孩子要有“意志”,在这封家书中,“意志”这个词出现了四次,并且在“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这句话下面还加了着重号。毛主席在信中对女儿说:“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安慰女儿,让她要意志坚定。此外,他还详细地告诉了女儿病情、诊治情况和江青的挂念,让她能够安心养病,放下思想包袱。这种细心和关爱,在其他儿女身上似乎是从未有过的,李讷能够长时间生活在父亲的怀抱中,是多么幸运啊!   为了女儿的病情,毛主席专门召集医生开会进行研究,并将真实情况告诉了远在广州的孩子母亲。他语气镇定地对女儿说:“李讷,再熬几天,就可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这不仅给女儿加油鼓劲,也让她更加有信心战胜病魔。同时,他还直接告诉女儿:“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父亲对女儿的慈爱呵护。   接着,喜爱古典文学的毛主席又给女儿抄录了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歌《从军行七首》之一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希望女儿能够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战胜病魔。他还像哄小孩子一样,跟女儿说:“知道吗?你大概十天后准备去广东,过春节。愿意吧。到那里休养十几天,又陪伴妈妈。”最后,毛主席无限温情地写道:“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并在信的结尾补充道:“半睡状态执笔,字迹草率,不要见怪。有话叫小员来告我。”   毛主席的这封家书,谦逊和蔼如一缕春风,慈爱呵护如阳光般温暖,一位父亲深沉的爱心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女儿读来,怎能不信心倍增,怎能不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毛主席一直崇尚坚定豪迈的人生意志。他早年读谭嗣同的《仁学》,深受影响,曾写过一篇《心之力》的文章,描述了“心力”(即人的意志)发动时不可遏止的景象。   他在阅读《伦理学原理》的批注中也曾说过:“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厉,一往无前,其强如大风之发于长谷,谚所谓一人舍死,百人难当者,……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意志”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给李讷写信开导她要锻炼意志,这也正符合他的心理与伦理追求。   毛主席对女儿的爱,既深沉又复杂。他既希望女儿能够保重身体,又希望她能够从书中汲取古人的意志和智慧。这种爱,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关怀,也是一位领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0 阅读:587

评论列表

tb120277011

tb120277011

10
2024-06-07 22:10

父爱如山

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

1
2024-09-05 00:14

刚柔并济的父亲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