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后人可能会忘记我,但不会忘记我的两首《沁园春》。 1936年2月,不惑之年的毛泽东站在陕西省袁家沟村的高山之上,俯瞰苍茫大地,心中酝酿着一首词。 这时候彭德怀走了过来,他说:“主席,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赏雪。”原来他是拿来了重要电报。毛主席就问怎么了,彭德怀说,他很担心红军东征,怕不能安全撤回陕北。 毛主席说,你在战术上一直担心,这怎么能行呢?那你还敢当东征总司令吗?彭德怀说:“我担心是担心,执行是执行,这是两码事啊。” 毛主席笑着说:“好啊,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则谦虚地说:“主席啊,你还是别把我写在诗里了,还是改成‘唯我工农红军吧。’” 毛主席哈哈大笑,对他说:“放心吧,我已经想好了退兵之策。” 此时,雪越下越大,在这高山之巅,冰凌条子一米多长,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一片银装素裹。山川、河流、树木,都披上了洁白的外衣,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落在地面上的簌簌声。 风卷着雪,雪迎着风,在空中盘旋、飞舞,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而毛主席,他想着此时东征面临的困难,刚才彭德怀说了一句“长征过后,战士们都比较虚弱需要好好调养。”让毛主席感慨万千,想到红军战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敢于渡过千难万险的精神,这首诗浑然天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以上情节来自笔者观看电视《延安颂》场景) 而关于这首词,创作地点一直备受争议,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还有一种说法是,毛主席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不过从很多人的记忆中看,应该就是在陕西和山西之间,黄河之边上。 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俯瞰山河的气势。 当然,这首词也是毛主席的所有诗词中,最具有气势的诗词。 最近我在很多评论中,发现一个有趣的评论,他说,毛主席说后人可能会忘记我,但不会忘记我的两首《沁园春》。 我想以毛主席的胸怀和气度,大概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毋庸置疑的是,毛主席的两首《沁园春》确实可以名传千古。 除了刚才介绍的《沁园春·雪》,还有一首毛主席在年轻时写的《沁园春·长沙》。 不过相比较而言,这首词毕竟是在30岁左右所作,所表达的感情不同,比如想到这同学少年时光,想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在诗词中呐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但这首词同样是一首好词。 这首《沁园春·长沙》到底如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解析,他说此时的毛主席虽然还年轻,到那时已经找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答案。 那就是我们当代的青年,能够成为时代的主人。 所以毛主席的这首词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也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新青年的新担当,新责任。 同时,这首词也把把浪漫主义豪放派的诗词,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如果没有《沁园春·长沙》的这种新高度,或许还体现不出后来的《沁园春·雪》的超高气势。 总体来说,这两首词,让后来者,都望尘莫及。 毛主席真是大手笔,是伟大的诗人。 千古无人,后无来者。
毛主席:后人可能会忘记我,但不会忘记我的两首《沁园春》。 1936年2月,不惑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3-30 17:03:37
1
阅读: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