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课文中的“红色革命故事”消失了?专家的话让人麻木。生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3-06 23:11:59

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课文中的“红色革命故事”消失了?专家的话让人麻木。生活在上世纪末的孩子们,对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鸡毛信》《朱德的扁担》等课文印象深刻,那么现在为什么孩子们的课文中没有了呢? 不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革命故事课文有哪些。 《鸡毛信》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孩子作为儿童团的团长,勇敢地为八路军送信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们的勇敢和智慧。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伟大的毛主席,也是他的“老三篇”之一,讲述的是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战争年代,志愿救助病人的故事。 《放牛娃王二小》讲述的是小英雄王二小,在抗日战争期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八路军引诱敌人的故事。我现在都记得这篇课文还改编成了儿歌,唱起来十分好听。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长征故事的文章,我记得写的是有两个小战士生病 ,炊事班的老班长就熬了一锅鱼汤给战士们喝,但是他一口没喝,最后倒在了草地上,他舍己为人,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讲述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总理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孩子,他有巨大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最后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一句话,现在提醒着无数少年,要好好读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毛主席和朱德等革命先驱,在江西一个村子里住的时候,发现老乡们吃的水都是池塘的,很浑浊。为了让乡亲们吃上干净的水,红军战士开始为老百姓打井,毛主席挽起衣袖和大家一起干,最后沙洲坝的村民为了感谢毛主席和红军,就立了一块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飞夺泸定桥》是一篇讲述红军在长征期间,夺取泸定桥的故事,我现在依稀记得里面有一句“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当时老师还问大家,为什么要用“飞”字,说明了战场的激烈,和红军战士的英勇。 《丰碑》由李本深创作,这篇课文也是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一个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自己的战士,他自己却被活活冻死在了大雪里,成了一座“丰碑”,我记得我每次读这篇课文,看到那个插图都泪流满面。 《七根火柴》同样是一篇描写长征故事的文章,写了一个红军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把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让他把这些交给党组织。这篇课文也十分感人,可惜现在很少见到了。 有关周总理的文章,除了上面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记得还有两篇,一篇是《一夜的工作》,是周总理日理万机,每天晚上都在工作,我记得里面写到,周总理和警卫员的对话,警卫员最后说: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他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简朴。 另外一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是写周总理去世后,北京市民自愿来到长安街送别我们的周总理,队伍里前后都看不到头,里面有孩子,有老人,大家泪流满面。最后一句是: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另外我记得还有《秋瑾女士》《李大钊先生》《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但是具体情节记不起来了。 《灯光》讲述的是郝副班长晚上在看书,但是天气不好,没有灯光,于是就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书,但是只能看一会。于是他就说:等我们革命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灯光下看书,那该多好啊。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他们最后阻击日军,为了不落入日军的手里,他们最后跳崖牺牲。我记得这篇课文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    我记得这些课文,有的是小学的,有的是初中的,但是如今这些课文大多数已经不见了,那么为什么要把他们撤走呢?其实很简单,比如专家就说,现在的课文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走多元化的道路,要弘扬新时代的英雄。有的专家还说,一些课文已经脱离时代,不适用于当今教育的情况下,才会撤离。 但是也有家长支持这些课文重新回来,比如《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还有毛主席诗词,因为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网络上虚幻的东西太多了。虽然他们对红色课文的故事不是那么理解,但是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但真实情况是,这些课文正在慢慢减少。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7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