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山,既不同于陶渊明的隐居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同于李白的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2-28 17:11:03

毛主席写山,既不同于陶渊明的隐居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同于李白的郁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毛主席写山却重在写人,咏物言志,比如他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人觉得胸怀无限。 在毛主席的青年时代,便展现出了远大的理想和雄心壮志。17岁时,他借用日本月性和尚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宏伟抱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里的“埋骨何须桑梓地”就可以看出毛主席胸怀广阔、志存高远的决心。 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毛主席写到:“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这里他以“天马凤凰”来形容自己,将个人抱负与壮丽的山川相融合。他展望着未来,对辽阔天地有向往和对自身事业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毛主席通过对大地、江山的描写,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提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时局的追问。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则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建设的责任心和文化兴国的决心。   在《念奴娇·昆仑》中,毛主席将昆仑描绘成屹立于东方的巍峨山脉,寓意着自己伟大共产主义理想的象征。他将自己比作昆仑山,意味着要移山填海、改变世界,具有改变时局、影响人类前途的决心。   在《十六字令三首》中,毛主席虽然表面上是写山的雄伟,实际上是通过对山的描写表达了对革命军队的敬仰和对社会变革的期望。他运用比喻手法,将万马奔腾、翻江倒海的景象与红军的壮丽气象相联系,展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力量。   还有,“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这句成为他不断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象征。这句话中所表现的志向和决心,不论是在青年时代还是晚年时期,都体现了他对人类事业的执着追求。   即便是晚年,毛主席对井冈山的思念和重回的豪情仍然不减。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他写到:“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你既可以看出他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念还有对井冈山这个革命摇篮的深情眷恋。   所以你看,毛主席的诗歌中,虽然描绘的是山水之美,但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人生观。在《十六字令三首》中,他写到“无限风光在险峰”,表达了在险峻的山巅才能见到更广阔的风光。这可以理解为他对于人生道路的坦荡豁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仰。   毛主席的诗歌中,山水不仅仅是景色的描绘,更是他豪情壮志和崇高理想的象征。他通过对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感,展示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真正伟大的诗,常常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我想,毛主席作为一个郭沫若口中的“业余诗人”,也可以把他的作品写的如此有气势,即便是写山,也非同一般。   我想,这就是伟人吧。

0 阅读:4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