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与北非其他国家不同。这里伊斯兰教的基础不那么雄厚,因此,宗教集团虽在初期支配了运动,但领导权最终仍由世俗的中小资产阶级政党所掌握。不过,宗教集团在阿尔及利亚保留了较大的影响力。 突尼斯于188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世纪末,一批受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官员、乌里玛和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和教育改革,1895年成立了青年突尼斯派。其领袖阿卜德·萨阿列比认为现代主义是强化伊斯兰信仰的手段,宣称苏菲派是异端,提出法、突公民权利平等的要求。该派因此遭到法国当局,甚至乌里玛的打击。 1920年,萨阿列比成立宪政党,主张恢复1860年宪法,实现普选和公民的各项自由,突尼斯人可参加议会并担任公职。但该党把重点放在维护民族传统价值上,并主要依靠贝依(突尼斯统治者)和中产阶级,不敢采取激进手段。 因此,党内以哈比卜·布尔吉巴为首的激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了反对上层温和路线的斗争。1934年布尔吉巴退党,另组新宪政党,其成员包括农民、工人、中小商人、学生和手工业者,甚至许多犹太人也加入了该党。世俗的民族主义力量因此在民族运动中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直到1956年国家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沦为殖民地后,法国一方面从经济和行政上控制宗教机构,另一方面在文化上推行全盘法兰西化,伊斯兰教势力受到极大削弱。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力量主要有三派,即主张法兰西化的青年阿尔及利亚派、激进的世俗民族主义派和伊斯兰改革主义派。青年阿尔及利亚派是在法国学校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建立的,主张在保留穆斯林身份的同时融入法国社会。 世俗民族主义派的代表是1926年建于巴黎的阿侨民组织“北非盟”。它在1933年以后逐渐转向伊斯兰民族主义,提出独立要求,并以民族团结代替阶级斗争。1937年,北非之星改组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党,其成员从工人扩大到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学生。 伊斯兰改革主义派是在埃及阿卜杜的影响下产生的,其领袖谢赫·本·巴迪斯主张回归《古兰经》,反对苏菲派和同化论,并把认主独一、教子虔诚、尊重他人、合理用财、合法经商和品德纯正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改革派大力兴办教育事业[82],同时也要求收回瓦克夫,反对法国移民强占土地。 1931年,本·巴迪斯创立伊斯兰教贤哲会,并成为反法的主力。但改革派只提到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民主国家,并与解放了的突尼斯和摩洛哥联合。1940年,本·巴迪斯去世后,改革派的活动又回复到教育领域,其影响下降。 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运动日渐高涨。1946年,人民党扩建为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首次提出武装斗争的主张。同时,党内出现了由本·贝拉等人领导的“特别组织”,成员多是宗教情绪较浓的小城镇青年,包括许多改革派宗教学校的毕业生。 1954年,他们正式创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并与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和贤哲会合并为民族解放阵线,开始了武装斗争。 从此,由小产阶级领导的激进的、总体上也是世俗的民族主义派成为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的中坚力量。
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与北非其他国家不同。这里伊斯兰教的基础不那么雄厚,因此,宗教集
恒鼎谈历史
2024-02-04 20:50:44
0
阅读:674
图图找兔兔
不知道阿尔及利亚会不会后悔!?如果未被美帝苏俄政治挑唆选择法兰西共和国内高度自治而非独立,阿尔及利亚将“借壳上市”从内部最终完成对法兰西的人种替代,从“法兰西共和国的阿尔及利亚”变成“阿尔及利亚人的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