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实施的各种政策,大部分在信长及秀吉的统治期间都有先例可援,家康及其后继者只不过将其变得更有系统而已。有关大名的设计最为重要,家康规定每一个藩只能有一座城堡,各大名亦要向他宣誓效忠。家康严禁诸藩间互结盟好,并派出大员巡视,以确保各大名能遵守此规则。为加强监控,家康规定各大名联姻要事先征得幕府同意。 家康不时要大名捐助幕府各种宫室营造工程,江户城便是其中一个建设重点,日后成为德川幕府的权力中心。不过德川幕府并未向各大名征税,最类似税收的便是这种不定期的强迫性“捐助”。各藩在财政上自主性很高,成为对德川幕府权力最严重的限制。家康模仿秀吉做法,将幕府统治建基于各大名政治联合之上,他容许约180位大名在藩内有自主权力,并世袭藩位,前提是该大名必须效忠德川幕府,奉行将军命令。 家康之孙家光,进一步扩大幕府权力。家光规定将军有没收大名领地的权力,并将其分配给他认为可靠的领主。他亦运用这项权力,变动各大名领地,目的当然是削弱力量太强的大名。家光有时亦没收大名的部分领地,转赠给直属他管辖的旗本武士,这些土地统称为德川幕府的家地。凡忠于德川幕府的大名称为“谱代大名”。家光多次没收有敌意的大名的土地,将其转赠给各谱代大名,通过此政策,家光得以确保德川家族的霸业。 上述各个政策的结果是,家光重新分配500万石的土地,约为日本1 /5的可耕地。在土地重分过程中,家光对“外样大名”特别苛刻。所谓“外样大名”,是指关原战役中与德川家康为敌的大名。家光即将军位后,为保卫权力中心的江户城,以此为圆心,将其周围划为德川家地,稍远则封赠给同一阵营的“谱代大名”及有亲族关系的“亲藩大名”。曾一度为敌的“外样大名”,则被分配至日本三岛最边远的地区。 家光另一个重要改革是参考德川以前的做法,建立“参觐交代”制度。参觐交代制能切实掌控其过去的敌人,这代表了德川霸业的完成。它根源于1300年前后的镰仓幕府,当时的将军为监视各藩,规定各大名必须到首都“参拜”,不能居住在藩地。到16世纪后期,秀吉亦好几次要求有力大名参拜,以维持双方紧密的关系,但秀吉并未将其转化成常规,或要求所有大名服从。一直到家光出任将军,在1635年到1642年此项政策才成为定制。 家光要求所有大名在江户及藩地均建造居所,在江户参拜将军,住满一年后即回藩内,藩内居住满一年再回江户。当大名回藩时,其亲属则要留住江户。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政治控制手段,在江户的各个藩邸其实是一个人质集中营(当然,各个“人质”若不打算离开江户,其生活环境是十分优裕的)。在实行参觐交代制下,江户城关卡贴有下面的标语:“不容妇女出城、火枪入城。”换言之,妇女出城,代表大名离心;枪炮进城,代表乱事将兴:两者均表示德川幕府的权力出现问题。不过在德川200多年的统治中,始终未见有真正挑战德川权威的大名。 参觐交代制的作用不只是监控,它也能严重削弱各大名的实力。首先为了维持江户及藩内的藩邸——江户藩邸有时不止一个——大名不得不增加开支;其次是往来江户与藩城间时,大名按仪制必须有庞大的队伍陪同,所费不菲;再次是江户藩邸编制人员所需支出通常占大名每年2/3的收入。总而言之,参觐交代制在政治上疏远了大名与其藩领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有一半时间在外。同时不少大名由身在江户的母亲或臣属抚养,直到长大后才有机会踏足本藩,对本藩的认同感很薄弱。 #日本#、#历史#、#记录我的2024#
德川实施的各种政策,大部分在信长及秀吉的统治期间都有先例可援,家康及其后继者只不
恒鼎谈历史
2024-02-03 17:50:25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