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何'凤凰'成16级超级风暴?袭击菲律宾现场曝光

2025年11月9日晚,超强台风“凤凰”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52米/秒,相当于16级风力。这是今

2025年11月9日晚,超强台风“凤凰”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52米/秒,相当于16级风力。这是今年第21场袭击菲律宾的风暴,也是继“海鸥”之后又一场毁灭性台风。菲律宾国家气象局发布最高级别5号风讯,超过110万人被紧急疏散。这场风暴不仅席卷全境,更将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那么,16级台风究竟有多强?它带来的不只是狂风暴雨,而是一场对城市与自然的系统性摧毁。

中国采用《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以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划分台风等级。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共六级,而“凤凰”的16级风速52米/秒,已进入超强台风范畴——这是最高等级,意味着风压足以撕裂建筑表层、连根拔起百年老树、掀起海面十余米巨浪。当风速突破50米/秒,每平方米承受的风压超过1.6吨,相当于一辆小汽车压在墙上。这种力量下,任何轻质结构都难以幸免。

为何“凤凰”能发展至此强度?其背后是温暖海温与低风切变的完美配合。西北太平洋11月海温仍维持在28℃以上,为台风提供充足能量。同时,“凤凰”移动缓慢,长时间吸收海洋热量,核心对流持续爆发,眼墙结构清晰,形成典型“针眼”台风,能量高度集中。加之当前大气环境稳定,垂直风切变微弱,使其在接近陆地时仍能维持巅峰强度。历史上,“威马逊”“海燕”等超强台风均在类似条件下生成,而“凤凰”的路径与强度已与其接近。

这样的风力在现实中意味着什么?2025年9月,台风“桦加沙”以接近16级强度登陆广东阳江,全城5.3万棵树木损毁,其中6000多棵被连根拔起。广州天河区一棵40年树龄的巨型榕树倒伏,砸中三辆汽车,车身严重变形。阳江市区30余条主干道因倒树、断杆、积水完全中断,清障需动用起重机连续作业数小时。消防部门单日接警58起,多为“树砸车”“人被困”。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16级台风下的普遍图景:城市基础设施在极端风压下变得异常脆弱。

建筑物同样难以抵御。在“桦加沙”影响下,多处厂房金属屋顶被整体掀飞,钢筋扭曲如麻花;广告牌连同支架被卷走,玻璃幕墙大面积爆裂。海南在2014年“威马逊”登陆时,超2.3万间房屋倒塌,文昌翁田镇近乎夷平,许多老屋墙体开裂、屋顶飞离,只剩残垣断壁。即便钢筋混凝土住宅,也常出现外墙瓷砖脱落、阳台栏杆断裂等隐患。沿海简易工棚、临时板房则往往“瞬间消失”,如同被巨手抹去。这些场景,正是“凤凰”可能带来的真实写照。

车辆在16级风中如同玩具。阳江保险数据显示,台风登陆后24小时内,仅一家保险公司就接到超1100起车辆理赔报案,多数为被倒树、坠物砸中导致车顶凹陷、玻璃粉碎。部分停靠低洼地带的车辆被风暴潮淹没至车窗,发动机进水报废。更危险的是,强风可直接掀翻小型车辆,或将停放车辆推移数米,造成二次伤害。若在户外行车,飞溅的碎石、断裂的电线杆更是致命威胁。所谓“大风天停车避险”,实则是生死抉择。

这场台风的影响远不止物理破坏。菲律宾尚未从“海鸥”造成的224人死亡、330万人受灾中恢复,又面临“凤凰”的全面冲击。570万人处于直接威胁之下,医疗、供水、交通系统再度承压。我国东南沿海也将迎来持续大风与强降雨,台湾东部累计雨量或超600毫米,浙江、福建、广东局部有大暴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中北部海域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2~14级,海上作业必须全面停止。中国驻菲使馆已提醒公民加强防范,相关海域船舶须及时回港避风。

面对如此强度的台风,普通人该如何应对?首要原则是“不侥幸、不外出”。16级台风下,哪怕短暂出门取物,也可能被飞溅物击中或卷入洪流。应提前加固门窗,远离玻璃区域,准备应急物资。低洼地区居民务必听从疏散指令,切勿低估风暴潮威胁——3米高的潮水可在几分钟内灌满一层楼房。驾车者应避免停在树下或广告牌旁,更不可冒险涉水。每一次成功避险,都是对自然威力的敬畏与自我保护的胜利。

未来几天,“凤凰”将穿越吕宋岛进入南海,虽强度短暂减弱,但可能再度增强为强台风,并向台湾西南沿海靠近。其路径仍存变数,但无论最终登陆何处,其所经海域已进入高风险期。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台风正呈现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的趋势。像“凤凰”这样的超强台风,或将不再罕见。它提醒我们:防灾体系不能仅靠临阵应对,更需日常的脆弱性排查、基础设施升级与公众意识培养。

台风不是远方的新闻,而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持续拷问。当一棵百年榕树被连根拔起,当一条主干道沦为废墟,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风的力量,更是城市韧性的边界。每一次预警,都是一次重新审视家园的机会。面对自然,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懂得退让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