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麦事件:“公议”高于“攘夷” 文久二年(1862)八月二十一日,岛津久

恒鼎谈历史 2024-01-14 19:46:55

生麦事件:“公议”高于“攘夷” 文久二年(1862)八月二十一日,岛津久光率领400名武士途经武藏国橘树郡生麦村(神奈川县横滨市鹤见区),突然有四名英国人闯入队列,萨摩武士拔刀而起,英国男子查尔斯·理查德森遇袭身亡。英国在日本拥有治外法权,便借机要求萨摩藩惩凶赔款。且双方在文久三年(1863)七月初爆发冲突,七艘英国军舰进入萨摩藩炮击鹿儿岛城,萨摩兵用十余门大炮重创三艘英军舰船,造成英军伤亡60余人,当然鹿儿岛城下町也大面积遭到烧毁损失惨重。 表面上看,萨摩藩公然对英国普通人动武,多少有着“攘夷”色彩。但事实上,生麦事件中的四名英国人当时已经骑马来到岛津久光坐轿附近,砍杀其存在防卫因素;另外,根据美国商人尤金·范·里德回忆,他当日也在稍早时分遇到萨摩藩队列,不过他随即脱帽下马,牵马立于路边,所以萨摩武士并未刁难他。而且就在不久前,岛津久光还亲自下令逮捕30多名萨摩藩攘夷志士,以防他们为逼迫幕府“攘夷”而刺杀幕府高官,进而阻碍岛津久光意在推进的“公议”思路。 除去底层攘夷志士以外,当时持坚定“攘夷”观点的只有朝廷。文久三年(1863)三月,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进京觐见孝明天皇,在激进派公卿驱动下,朝廷要求幕府在五月十日“攘夷决行”,对外国列强整体开战,驱逐在日外国人。但真到了五月十日,全国只有长州藩一家炮击美国商船,幕府作壁上观,放任美法两国军舰炮击长州藩炮台。到了八月十八日,雄藩首脑松平容保(会津藩主)、池田庆德(鸟取藩主)连同萨摩藩兵发动政变,将长州藩主毛利敬亲与七名激进派公卿全部流放。 早在“樱田门外之变”后,幕末的政治坐标就从“开国”与“集权”转向“攘夷”与“公议”;而如今肃清攘夷志士与高层激进派,象征着日本高层总体不再支持“攘夷”,那么四种理念中,唯一可实现的便只剩下“公议”。 从文久三年(1863)十月开始,数位雄藩领导人陆续抵达京都,一次决定日本未来的会议即将召开。十二月五日,岛津久光提出,应在幕府旧制的基础上,授予“有力诸侯”以参预之位,成立围绕天皇的咨询机构——参预会议。从十二月底到第二年(1864)一月,朝廷相继任命六位大名为参预,议政体系初具规模。 走到这一步,日本建立“公议”政体之路已然打通,然而在随即召开的会议里,岛津久光、一桥庆喜之间却矛盾频发,争吵激烈。元治元年(1864)二月十六日,皇族中川宫朝彦亲王设宴调停,一桥庆喜喝了个烂醉,指着鼻子大骂岛津久光是“大蠢货”,还提出“不愿(与岛津久光)共事”。一番闹腾之后,参预会议废止,所有参预辞职回藩。 、#冬日生活打卡季#、#历史#、#日本#

0 阅读:197
恒鼎谈历史

恒鼎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