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战争中,丰臣秀吉率领的战国时代的日军,有三大优势: 一、先进的火枪技术, 二

俊健聊历史 2024-01-14 01:18:34

壬辰战争中,丰臣秀吉率领的战国时代的日军,有三大优势: 一、先进的火枪技术, 二、“剽轻”,也就是冲锋速度快, 三、胆大气盛,悍不畏死, 就这三样,打得高丽的李氏王朝找不到北。 比起丰臣秀吉手下的日军,只会射箭的高丽人简直菜到抠脚,丧师失地毫不奇怪,只能火急火燎地向明朝求救。 李氏王朝的大王不理解:日军既然不善于射箭,为什么还这么所向无敌? 他就不明白这个道理,速度快,能打断你的一切,没等你手下的弓箭手们放箭呢,日军骑兵们就冲过来了,高丽军顶多放两箭就被突击到跟前成了肉搏战,步兵和弓箭手们很快被对方骑兵砍倒一片。 经过大臣们的解释,他总算懂了,更令他欣慰的是,4万多明军援军,带着大量火器火炮以及大批骑兵赶到了,作战凶狠的日军步兵,碰到明军骑兵,形势立刻颠倒了过来。 战国时的日本,常年食素,岛国肉食奇缺,因为没有畜牧业哪来的批量肉食,人均营养不良的足轻和武士们就跟着各自的大名,打了几十年的争霸战,绰号“猴子”的木下藤吉郎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军神”上衫廉信和号称“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身高也就一米五六的样子,本土战马矮小的像骡子一样。 明军人数少,但奔如闪电,并且骑兵冲锋尤为可怕,特别是明军中骑着草原马的“鞑子”兵,冲上去一顿乱砍就让本子们跪了,不少火枪兵们连火枪都来不及放就被打趴下,所以日本人畏明军如虎。 同样是封建时代,岛国与中原产生了军事代差,原因何在? 因为日本毕竟是个封闭的岛,军事上长期不与亚洲大陆交流,自己内部诸侯林立,各自争霸,几千人规模就称的上大消息,几万人交战的仗都稀少得很。 而丰臣秀吉收服了各大诸侯之后,虽说兵力人数不少,出征高丽动员了近二十万人,并且输入西洋火器,再加上岛国蛮勇的本性,欺负一个儒化的小国尚可无敌。 然而,日军一旦面对中原王朝的大型马队就傻眼了,战国时内斗的日本名将们也都没见过这种世面,特别是开阔地形上的大兵团对战,自己那点“大兵团作战经验”根本就不够看。 即使日军拿手的“鸟铳队”轮流齐射,虽说在战国历练得相当纯熟,比如织田信长的“三连铳”+陷阱栅栏组合,大破武田家的千余人骑兵。 但在面对明军铁骑的闪电速度和冲击力量时,日军顶多只有三轮开枪的机会,比弓箭手强不了多少,完全封锁不住骑兵冲击。一旦前排精锐的一二百个火枪手被践踏,整个大队就崩了,望风而逃。再加上日军士兵体质也不行,轻装足轻面对披甲骑兵,近身对战就是在送人头。 但凡只要大兵团在开阔地上对打,日军无不被碾碎,交换比高得吓人。 公元1597年的蔚山外围战斗,开创了壬辰战争明军与日军交战史上空前绝后的新纪元:野战交换比达到1:600。 明军铁骑一个突击,光是收割的日士兵首级就有400多颗,而代价是0。 蔚山大战,明军野战外加攻破三寨一城,一共战死30不到。随后围岛山战死1000人,病故约600人。 也就是明军伤亡数字1600多人,而对面日军伤亡高达2万2千多人,明军战损连日军零头都没有,明军野战完胜,仅剩一座城没有攻下来。 这样的打法持续下去,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悬念了,日军那些将领如铜岛直茂、岛津义弘等人也都看明白了,自己在大名争霸战时候积累的大兵团作战经验,也就欺负一下半岛上那些长期武备松弛的家伙,碰上明朝骑兵就不够看。 所以后来的结果就是,郁闷的丰臣病故,遗嘱就是从前线撤军,壬辰战争毫无意外的结束。 #聊聊战争历史#

0 阅读:146
俊健聊历史

俊健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