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松弛感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安双谈育儿
2024-01-01 12:05:35
🌻《生育的心理过程》作者琼-拉斐尔-莱夫把家长分为两种类型:管控型和引导型。
她指出:管控型的家长是以成人为中心,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引导型的家长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企图让孩子适应家长。通过家长思考,利用实际案例,引导父母要改变自己,努力营造一个松驰和谐的家庭环境是解决众多亲子矛盾、做好家庭教育最根本的前提。
🍃如何营造有松弛感的家庭关系:
1⃣️转变思维模式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育儿都是共同的,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容忍度。
2⃣️琐事不争吵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幸福的家庭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一种“不较劲”的智慧。
3⃣️平和的沟通
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是遇到事情不互相埋怨指责,懂得包容的家庭,才能教养出自信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往往具备“高容错率”。
4⃣️不过度保护
不需要所有需求都满足孩子,更不需要在生活细节上为孩子大包小揽,父母是“养育者”,并不是孩子的保姆。
5⃣️明确边界感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为父母和孩子提供能量,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6⃣️降低期待
没有完美的人事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健康的家庭关系是从降低对家庭成员的期待值开始的,让对方也能变得越来越好。
7⃣️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开心和生气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情绪的一种,要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不开心、沮丧、生气、愤怒等都是情绪的一种。
🌻我们作为父母,首先不能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做出指责和批判,否则只会让孩子害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这对于以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心理出现问题的青少年,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挤压在心里,时间长了自己内心承受不住,才演变成心理问题…父母从小要言传身教去教会孩子的,是情绪管理能力,而不是教孩子不能有情绪!
让我们一起缓解育儿焦虑,给孩子最好的爱与自由,提升养育幸福指数吧~
0
阅读: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