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复发性流产,除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外,最新研究不支持高凝相关检查和抗凝治疗。
孕早期流产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现象,10%左右的初次怀孕的女性都会发生。这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后续怀孕中成功,如果是初次流产且没有其他身体症状的女性,目前国外的指南明确不建议做任何额外检查。而且有的检查有假阳性风险,会带来本没必要的焦虑或者甚至误诊,弊大于利。
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需要进行病因的排查。其中重要的检查之一是抗磷脂抗体相关的检查(“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beta2糖蛋白抗体”这三项)。如果这三项之一持续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的话,可以诊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这是一种会导致胎盘血栓的自身免疫疾病,需要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抗磷脂抗体相关的检查较容易出现假阳性,需要至少间隔三个月以上复查,且抗体滴度均较高时,才能确诊。
既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以通过胎盘血栓而导致复发性流产,那么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是否应该做其他高凝疾病的检查,并考虑抗凝治疗呢?这么做从直觉上很有道理,而且也有有限的观察性研究支持。然而,近期的一项高质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否定了遗传性高凝疾病的检查在反复流产患者中的意义。
遗传性高凝疾病,是指较罕见的单基因变异导致的高凝状态,包括第五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抗血栓素缺乏、C蛋白缺乏和S蛋白缺乏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较高的血栓风险。由荷兰专家牵头的ALIFE2 trial证明,对于复发性流产且有遗传性高凝疾病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无效。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于著名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