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逝世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一世抑郁以终,逝世于圣赫勒那岛的软禁生活中。
拿破仑曾改变欧洲历史,尤其在军事上的成就,直至今日对于军事学仍有重大的影响。
1827年,拿破仑部属曾将其生前军事上的见解,辑录为拿破仑治兵语录(The Military Maxims of Napoleon )一书,语录以直白语言,表述战场动态,强调指挥官的职责,诸如:
一个主将每天之内应时常反躬自问,如果敌军突然在我的前方右侧或左侧出现,我应当怎么办?假如感觉窘迫,布署必有缺点,必须设法补救改正。
该书译印成英文,并增补战例参照后,成为军官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而拿破仑对于军事学的影响,更在于促使约米尼及克劳塞维兹两位西方军事学的重要人物,思考整理军事理论,约氏曾为拿破仑的部属,而克氏则曾与拿破仑的大军对垒,并在担任军校校长时,思考整理与拿破仑的诸多战例。
拿破仑也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无数中国军官,与拿破仑战术在日本的传播不无关系,日本陆军大学先取经于法国,后改习德制,但无论哪一种,都深受拿破仑军事思想与战例影响,从而也在负笈东瀛军校的中国青年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蒋中正曾多次引拿破仑之言训诫后进:
拿破仑用兵,人都说他是天才,我看就是善用时间,时间守的准。
拿破仑常说,打仗要在最后五分钟。
拿破仑说,惟有庸人的字典里才有难字。
拿破仑说,若要战争胜利,指挥官必须集中兵力,确保主动,先发制人,决心宁死不退。
求索上述之言,不难看出对于 蒋中正个人思维的影响,进入黄埔军校就读的黄仁宇,也曾以效法拿破仑自况,但最后发现,当时中国年轻军官的处境,部属不携械逃亡,能遂行基本命令已属不易,想成为拿破仑大概毫无可能,但也促使他用更宽广的视野,探究自己与中国的处境。
拿破仑留下的言语,经两位黄埔同学的生动译笔,曾激励着许许多多的抗战官兵:
对于敌人愈抵抗,则获胜利之机会愈多,旷观前古,能抱必死之念而成功于困难中者,岂少人乎?
#八年抗战史##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