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年,名将王忠嗣被打入大牢。部将哥舒翰入京受赏时对唐玄宗后说:“微臣情愿用自身官职换取王忠嗣的性命,求陛下开恩!”唐玄宗冷哼一声拂袖而走,哥舒翰拉住他的衣袖不让他走同时磕头哭诉,唐玄宗心一软:“你这番将倒也重情重义!也罢,朕原本和王忠嗣情同父子就免他一死!”哥舒翰这才破涕为笑磕头谢恩。
王忠嗣出生于公元705年,这段时间正值大唐上层最动荡的时候,武则天死后,朝廷内部发生了数次叛乱。
但是,政治上的动荡对王家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毕竟他们作为军人一直驻守在边疆,都城内的事情他们看不着也管不着。
公元714年的时候,边境外的少数势力吐蕃入侵陇右,而唐玄宗刚刚登基,想借此建立自己的威望,打算主动出击。
唐玄宗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将领薛讷作为统帅前往吐蕃,此战最后取得了胜利,但王忠嗣的父亲王海滨却在战争中不幸阵亡。
那时候王忠嗣还不到九岁,唐玄宗见他年纪小,又是个孤儿,便将他带回了皇宫之中照顾。之后的数年间,王忠嗣在皇宫中成长,与其他的皇子一同学习,受到最好的教育。
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后来的太子李亨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忠嗣也渐渐长大了,因为他一直在学习兵书,所以在军事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次唐玄宗与他商议军务,不料王忠嗣小小年纪竟能回答得如此流畅,令唐玄宗大为吃惊,同时也大为宽慰。
王忠嗣在唐玄宗的授意下,被封为代州别驾,后来又被派往鄯州。吐蕃在公元738年卷土重来,出征三万大军迅速将鄯州团团围住。
由于驻守兵力的缺乏,此时守城将军杜希望和唐国镇守的军队都被吓破了胆,而王忠嗣的军队则是斗志昂扬。
王忠嗣带着自己的兵马杀出了城,在吐蕃的大军之中横冲直撞,谁敢阻拦就当场斩杀,来来往往数次。只是一个照面,就有数百名吐蕃士兵被杀得七零八落,最终吐蕃大军也只能在王忠嗣的攻势下仓皇逃窜。
之后的若干年里,王忠嗣数次前往北方镇压各民族的反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立下了赫赫战功。
没过多久,王忠嗣因为战绩显赫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被封为陇右节度使,执掌四国将印,统辖十几万兵马,成为大唐的第一大将。
王忠嗣掌控着方圆万余公里的区域,麾下兵力超过二十三万,兵力几乎是唐代军队的半数以上。
王忠嗣担任四大节度使后,先后击败青海和积石,并率军攻打吐谷浑,并将其全歼。与此同时,王忠嗣还在北部边境选择了几个战略要地,修建了一座坚固的要塞。
完成了这一切之后,王忠嗣在位期间的大唐边界几乎是“零战事”,被誉为四十年来最强的边军。此时的王忠嗣对李家人可谓是真心实意,为了回报唐玄宗的养育之情,他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回报。
唐玄宗对王忠嗣也很看重,将他当成了另一个“霍去病”。只是王忠嗣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庞大,让宰相李林甫十分的不爽,害怕过几年王忠嗣会取代掉他的位置。
恰好当时唐玄宗与王忠嗣为了争夺石堡城重镇而闹得不可开交,李林甫就想借此机会除掉王忠嗣。
李林甫见王忠嗣被斥责,便乘势而起,与皇上恩宠的武惠妃交好。
武惠妃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唐玄宗把他的皇子李瑁册封为皇储,李林甫和武惠妃达成了协议,李林甫帮助李瑁,而武惠妃则是在唐玄宗面前说王忠嗣的坏话。
不过,唐玄宗此时还是能分清楚是非的,因此对于武惠妃的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真正让王忠嗣命运发生改变的还是李林甫的一句话,李林甫告诉唐玄宗:“王忠嗣之所以不肯出兵攻破吐蕃,并非出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听从了太子李亨的建议。”
李林甫的这句话直接说到了唐玄宗的软肋上,因为唐玄宗的统治就是通过一场兵变上位的,而且他的人生跟武则天一样都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度过的。
听到这话的唐玄宗神经一下子绷得紧紧的,他勃然大怒,把王忠嗣关进了大牢,准备处死。
此时,继任四大节度使的哥舒翰一听到皇上要杀王忠嗣,立刻就跑了过来劝说。哥舒翰曾经是王忠嗣的部下,他向唐玄宗跪下,磕头如捣蒜,唐玄宗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哥舒翰的哀求之下,唐玄宗的火气总算是消了一些。
然而,王忠嗣依然被皇上降职为汉阳知府,一年之后就死在了自己的家里。后来王忠嗣被废,安禄山逐渐取代王忠嗣,坐上了大唐边疆第一节度使的位置,也导致了安史之变的发生。
大松
王忠嗣作战将时,无人能敌。当大将时,处事持重,不轻言战。边境无战事,国之幸,边民之幸,。王忠嗣注意培养后辈,哥舒翰,李光弼都是他力主提拔,郭子仪也曾作过他的部下。王忠嗣初贬在地方仕职,不幸死于暴病,王若不死,胡人不敢反。
海燕 回复 05-03 13:48
有卫霍之才,我一直怀疑是李林甫暗中派人下毒。
木鱼老道 回复 海燕 10-31 23:52
很有可能,李林甫超级嫉贤妒能,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传统,王忠嗣很有可能入朝为丞相。
yrnd
王忠嗣不死,借安禄山十个胆也不敢造反。
乌鸦站在猪身上 回复 05-23 23:29
王起来的时候,武则天都成灰几十年了吧
白了少年头 回复 05-31 08:47
你这历史学的[点赞]
一丝涟漪
充分说明了,领导的重要性,领导不行,下面的再厉害也不行,所以说,不行的时候就是领导不行,和下面完全没关系
牛牛不牛 回复 05-05 23:22
那不是废话么。后期还有个毛的领导力。自己贵妃都保不住
噜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回复 牛牛不牛 05-26 13:13
[握手]
用户14xxx42
如此对待武将,朱温报仇来了[笑着哭]
中单法王老亚瑟
王忠谥不死 安禄山不敢反 李如松不死 也没后来的满清啥事儿
小胖 回复 07-25 21:07
李如松就是罪人,他放弃了前人谁强打谁的完美政策,改为全力扶持努尔哈赤,才使满清得以崛起。
武林萌主 回复 07-27 22:34
李如松自己是能驾驭努尔哈赤的,但他就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早早的战死
jack_屌丝
大唐两大不幸,李治死得太早,李隆基死得太晚。
用户39xxx85
对待武将如此无情,怪不得会造反
银色彗星 回复 05-02 23:37
唐玄宗晚年昏庸,最狠的时候一日杀三子,他对王忠嗣这个义子已经是够宽容的了[吃瓜]
昨昔遗老
一手的炸扒灰能打成这样也没谁了
踏雪无痕 回复 05-03 09:44
扒灰佬跟儿媳的爱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用户10xxx05 回复 05-04 07:58
河北集团靠此打回了100多年的财政自由,唐朝之后政治中心逐渐往东移。
笨笨
李隆基的寿命如果和李治换一下的话,那大唐再延续一百年都是小意思。
用户10xxx07
唐玄宗是个大傻瓜,唐朝从他开始走下坡路 。
银色彗星 回复 05-02 23:35
李隆基并非一无是处,可惜死晚了[吃瓜]
用户15xxx38 回复 05-06 08:27
你们这么含情脉脉的骂人???[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新手上路
李隆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罪人。
jerryratchen
因为杀功臣,后来者畏惧,随时准备造反[红脸笑]
哈哈哈 回复 05-06 21:15
他儿子都杀了几个[流鼻涕]。第一个太子都被他杀了。这种历史都少有[流鼻涕]
凌风 回复 哈哈哈 07-22 22:27
而且是一日杀三子
零陵上将邢道荣
成也玄宗,败也玄宗,他要是早死十年大唐的成就就能超过汉朝
啊嘞啊嘞 回复 07-24 18:10
不行,至少要早死20年!开元后期他就开始摆烂了的!
用户17xxx40
这就是唐玄宗用人不察导致的恶果
崤山
君主越到晚年猜疑爱小人,因为功业已成该享受该提防了。
追逐者
如此良将死于弄权谋臣
没名字的你
平判主力,还是王忠嗣的部将兵马!李光弼,郭子仪这些都是!
用户17xxx69
李隆基早死二十年就是一代英主,雄才大略!
爷↖仝球瞩目
说王忠嗣谋反玄宗立马信,说安禄山反了玄宗不信[哭笑不得]摊上这领导可真惨
雾羽 回复 08-03 09:27
李林甫的作用也不小
凌风 回复 07-22 22:28
谁叫人家有个好干娘
用户10xxx52
哥舒翰自己被李隆基嘎了[笑着哭]
阿弥亚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步王忠嗣后尘
白云
古代功劳大的战将,很难善终的。
我心飞翔 回复 07-22 16:23
近代也一样。
用户10xxx26
李隆基自己作死
羡鱼
唐玄宗中后期真正做到了远贤臣亲小人,忠臣能臣都被他弄死弄废了,留下得势的不是小人就是奸臣贼子!
用户97xxx81
把自己族人杀掉,让外人进来,呵呵,脏明皇
JerryHuang
唐玄宗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也一手制造出安史之乱。前期是个明君,后期就是个昏君。
宋江是投降派
自己作死的皇帝,那就没办法了
Aya Brea
李隆基早死二十年多好
故乡在远方
乱世出妖孽。妖孽就是重臣
阿飞
唐玄宗把大唐带向了一个高峰,然后又把大唐带向了一个低谷[得瑟]
用户10xxx68
唐玄宗杀功臣杀皇子,节度使们能不反吗?
不 忘 初 心
唐玄宗真的前期超神,后期超鬼!玄这个称号真的适合他![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行走
自毁长城!王不死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部分也是他的部将和兵
今夕何夕
贬王忠嗣又以战判军不利杀高仙芝封常青玄宗真是昏庸到极点
春天的气息
古代皇帝都是自己作死[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