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国运是一副“多米诺骨牌”,从弘光帝倒下那一刻,这副骨牌就算是开牌了。此后,死的死,降的降,最终引发了全局崩盘。
客观来说,后金绝对没有实力与明朝抗衡。明朝之所以亡国,是亡在内有流寇捣乱,外有强藩犯边。大顺(大西)、明朝、后金三股势力,像极了汉末三足鼎立。
明朝就是“曹魏”,被“吴蜀”联合给灭了,但是单挑的话,大顺和后金没有一个是明朝的对手。
当李自成败亡,吴三桂献关投清后,大量的“顺西”旧部加入“中央军”领导,成为抗清的主要力量。这时候,老大和老三联起手要干老二,作为老二的后金一定没有任何胜算。
滑稽的是,老大和老三在各种因素左右下,最终没有形成坚实的抗清“统一战线”。

如果把每一个南明将领比作一块骨牌的话,但凡有一块骨牌“立”住了,南明再撑一百年,也绝不是问题。
众多南明“骨牌”中,每聊到明史,有一块骨牌是绝对绕不过去的。这个人,就是李成栋。
李成栋的具体事迹和人品就不再展开详说,但有一件事是值得肯定的,这个人绝对是南明十八载“地表前三强生物”,也是名声最差的没有之一。差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一家官史愿意收容他。
对明朝而言,他是高杰的部下,属于李自成的二级部下,板上钉钉的闯贼流寇。
对南明而言,他是顶着弑君骂名的十恶不赦之徒,两撅“明皇”,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都死在他手里。南明一共三个正牌皇帝和两个“监国”王爷,其中两个死在他手上。弑君之罪只是其一,加上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这人被钉在汉人历史的耻辱柱上,算是彻底拔不下来了。
对后金而言,这家伙妥妥的不靠谱,已经剃发易服“皈依大清”,“汉八旗”的身份证都签发了,结果他再一次反水。
这不就是南明版的“吕奉先”嘛。强得可怕,无耻起来更可怕。

抛开好人和坏人的区分标准,李成栋就是一个倒霉的“叛徒”。
他“反水”的速度简直比翻书还快,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角色设定,使得南明历史增添了不少荒诞色彩。
李成栋的反复无常,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是有一定逻辑可循的。作为一个小号版的“吕布”,他们都是一类缺少主心骨和个人决断的人。
有谋大业的野心和实力,但没有成大事的思维。他人生中,所经历的“抗清→降清→反清”,在明顺、明清之间反复跳板,与民族气节、江湖道义没有一丝关联。
投清是因高杰死后,史可法不器重他们。心灰意冷,反叛了明朝。替清朝杀了无数江南民众和两个皇帝,又因搭档佟养甲封赏高于自己,清朝没有给他落实相应的待遇,一气之下“反正”。
翻来覆去,就是一副“打工者”思维。在这家干不下去,换一家公司接着干,只要对方开出的待遇更高,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可以干。只要名利到位,从来不挑活儿。
如果把他当成一个职业打工人去看的话,对他跳跃的人设就很好理解了。
侍清时,甘当刽子手,后金不敢杀的人,他来杀。后金不愿担的恶名,他来担,丝毫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反正后,他高举“民族主义”和“忠君报国”大旗,口号喊得震天响,对南明肇庆政权相当忠心耿耿,以至于把南明永历给感动坏了。其死后,追谥“忠烈”。
一个来回跳水的叛徒,最后能够获得永历一朝的“忠烈”谥号,可见他给南明也干了一些实事。

李忠烈“反正”的动机,说来实在搞笑,是嫌弃满清把他当后娘养的,给的咖位未达到预期。
他的理想是跟“三顺王”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尿一个壶里,凑一个“四顺王”组合。清廷没答应,承诺给他江南巡抚一职。
江南巡抚也不差,好歹是一方大员,跟王爷差不了太多。有了清朝的承诺,李成栋撸起袖子,往死里干南明。当灭了福建的隆武帝和广东的绍武帝后,朝廷的圣旨来了,李成栋正洋洋得意,怎么也得弄一个两广总督。
圣旨一打开,喀,让满清给忽悠了,白纸黑字“李成栋两广提督”。跟预期差了十万八千里。一气之下,他杀掉督战上司佟养甲和3000八旗军,带着十万部众回归了祖国怀抱。
后来,南明北伐至江西,被满清副都统觉善击杀。因此,评上了南明“烈士”。罪恶了一生,最后也算是功德圆满退场。
这个“倒霉的叛徒”其实是有机会洗的更白。
1648年,南明迎来绝地翻盘的最佳机会。这一年,因清军入关后推行“剃发令”和没有兑现承诺等因素,导致一大批降清的明朝将领“反正”。南明迎来第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反清高潮。
大同总兵姜瓖、江西提督金声桓以及广东提督李成栋,几乎同一时间祭出“反清”大旗,这条战线从两广、江西,一直连接西北。
此时,李成栋上书永历帝,请求以朝廷最高指示,让李成栋、金声桓、姜瓖从陆地出发,郑成功从水路出发,特别是郑成功的水师负责切割封锁沿途水路,用“化整为零”“围援打点”“各个击破”的战术,逐渐往北推进战线。
搞笑的是,国姓爷拒绝出兵北伐,答应水师顶多开到潮州,再往北坚决不去。问题是,潮州也不是你郑成功的辖区,人家有潮州总兵,是李成栋部下郝尚久的地盘。在军阀相互猜忌的时代,一个军阀带着大部队到另一个军阀地盘是几个意思。
郝尚久坚决反对,李成栋只得安抚说“大局为重”。本来,大伙闹得就不愉快,郑成功来潮州就来吧。到了潮州后,干了一件令人相当无语的事儿,跑到潮州地盘来征收粮饷。
这一回,郝尚久是彻底火了。
不久,姜瓖、李成栋、金声桓全部战死,第一次北伐高潮宣告破灭,郑成功只顾着在潮州收税,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南明第一次北伐。
带头大哥李成栋已死,郝尚久在永历这里感觉孤立无援,上书试探永历一朝,请求郑成功退出潮州。郑成功非常生气,扬言要灭了郝尚久。万分恐惧之下,郝尚久在再一次反叛明朝,投靠了清朝。
如果说第一次“反清复明”高潮能够成功的话,李成栋或许就会是另一番风评。

这个人制造了“嘉定三屠”,确实罪不可恕。但细看他的经历,何尝不是明末时代不幸的产物。
他跟着李自成造反,是在腐朽的明朝下,走投无路,为了活命。灭掉明朝后,发现大顺更不靠谱,没有任何政治远略,四十来天就灭亡了。再跟着高杰投靠了南明,在史可法忽悠下,出兵北伐,走到半路,发生“睢州兵变”,高杰下线,史可法瞧不起他们这伙流寇,弃他们而去。
转而投靠了后金,替后金杀了不少汉人,结果被后金给耍了。当他再投回南明,想北伐“洗白”,郑成功又给他来了一记“背刺”。
对于这么一个人,除了给他一个“倒霉”的评价,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