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外省的朋友一说到江西的人文历史,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古江西文风太盛,陶渊明、晏殊、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解缙、汤显祖,文豪名臣,诗词歌赋,横贯千余年,个个都竖大拇指!然而提及武臣名将,就很少有人了解神秘江西剽悍尚武、将星如林的另一面。
说起江西古时候的名将,从来不乏外击强敌,血染沙场,甚至扩土千里的顶级武臣。也不乏保境安民、屡平叛乱、鼎定乾坤的忠义良将。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江西古代十六位名动天下的武将,亦斗胆给他们列了一个名次,看官们也可以评一评,江西哪个地方所出名将最多?
第一位,王韶,北宋江州德安县人,即今九江德安人,宋仁宗年间进士,宋神宗熙宁元年,给皇帝上《平戎三策》,专门克制西夏。神宗看了之后,大为赞赏,立马派他出任秦凤路经略司掌文书大臣,主管开拓熙河之地的一切事务。同时,他还得到了同为江西老乡、宰相王安石的全力支持。
熙宁四年到七年,王韶调兵遣将,在熙河地带拓地两千余里,彻底打服了支持西夏的青唐吐蕃部众,使西夏失去了一条强有力的臂膀和后方强援,也使北宋疆域几近巅峰。后来由于对熙河之地收取税赋之事,王韶与王安石发生分歧,元丰二年,被贬做洪州知州,四年薨逝,终年五十二岁。宋哲宗下旨在熙河为王韶立庙,后来宋徽宗又为其题写了“忠烈”二字的匾额。王韶做枢密副使时,以奇计、奇捷、奇赏三奇著称于天下,被世人号为三奇副使。
第二位,谭纶,明代抚州宜黄县人。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掌兵长达三十年,官拜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他也是进士出身,在做台州知州、浙江海道副使期间,就曾大破倭寇,后来做了福建巡抚,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皆是其麾下名将,在他的指挥下,最终彻底平定东南倭患。
后来他又先后做了四川巡抚、两广总督、蓟辽总督,为国南征北讨,又在北疆防线主持修筑了三千座防御台,使京师的防卫固若金汤。他又是一个精通音律和戏曲的文艺青年,不愧为中国才子之乡走出来的一代儒将。
第三位,刘綎,明代南昌县向塘镇人,或说他是新建县人,号称“晚明第一猛将”,又号“黑虎将军”,他是抗倭名将刘显的儿子。万历年间,刘綎考中武状元,手提一百二十斤大刀,被人称之为“刘大刀”,随父出征西南平叛,又曾大破缅军,因功授予云南副总兵之职,后壬辰倭乱,“辽东属国”向万历帝求救,刘綎奉诏东征,大破丰臣秀吉。万历二十八年,又奉诏进军西南,平定杨应龙之乱。万历四十六年,北征后金,萨尔浒之战阵亡殉国。就连后来清乾隆帝都极其推崇他的神勇,追赠谥号为忠壮。
第四位,邓子龙,明代丰城邓家村人。在恩师吉安状元罗洪先的指导下,邓子龙考中武举人,后入伍参与了多次西南平乱,与名将刘綎一道击破可怕的缅王象军,从而深得万历帝的赏识。万历二十六年,邓子龙以云南都指挥使、副总兵官之职率水师远赴辽东,抗击丰臣秀吉。
年过七十的邓子龙,与“属国”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李舜臣一同出战,在露梁海战中重创倭军,邓李二将也一同力战牺牲。他的儿子邓大继、邓世忠后来也因抗清殉国,邓氏可谓父子一门忠烈,“辽东属国”至今还在立庙供奉这位老将军,江西著名小吃冻米糖最早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第五位,杨邦乂,南宋初年吉州吉水县人,史书上说他博通古今,做过婺源县尉、溧阳知县。建炎三年金人杀到了长江边,宋高宗赵构逃到了浙西,杨邦乂当时担任建康军通判,提领沿江措置司使等职,金国大将兀术杀入建康城,南宋官属跪迎于道,唯有杨邦乂不肯屈膝,并写下血书“宁作大宋鬼,不为敌邦臣。”
金兀术怎么劝说他都没有用,又派出他的同僚以各种高官富贵进行劝降,杨邦乂以头触柱,血流满面,昂然说道:“世间哪有不怕死之人,哪有不为利动之人?然我杨某便是这样的人,请速杀我也!”他又痛斥这些降臣,后来金兀术又叫人拿“生死”二字让他挑选,他毫不犹豫选了一个“死”字,就连杀人不眨眼的兀术都被这份英雄气概所打动,金国将帅更是相顾失色,没一人敢上前加害于他。
金兀术还想与杨邦乂套近乎,邦乂勃然大骂,兀术于是割掉了他的舌头,又剖取其心,终年四十四岁。宋高宗听说之后,流泪道:“邦乂为朕死节,简直就是唐朝颜真卿异代而生也!”有史料记载说,后来岳飞帐下名将杨再兴,即杨邦乂之幼子,在小商桥力战金兵十二万,斩杀两千余人及将佐百余人,险些活捉金兀术,最终遍体中箭而殉国。
第六位,聂豹,明代吉安府永丰县人,进士出身,曾为严嵩和王阳明的得意弟子,与名相夏言先敌后友,传为佳话,徐阶、张居正都曾受到他的栽培和提拔,出任山西平阳知府期间,在冷泉关大破瓦剌进犯。后被晋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驻守潼关。
嘉靖二十七年,受诬下狱,居然靠讲阳明心学,使锦衣卫对他推崇备至,不敢加刑。后来嘉靖帝又命其到蓟辽一带巡边御敌,后又晋升兵部尚书、总管京师防务,先后两次替嘉靖帝祭奠历代帝王庙,后加授太子太保。平定东南倭乱和西南苗乱,聂豹皆有运筹之功,其人堪称一代民族之英雄也。
第七位,夏竦,北宋江州德安县人,即今九江德安人。其父因抗辽而战死,宋真宗于是授予夏竦丹阳县主簿一职。后来夏竦做了黄州知州,庞籍是他的司理参军,他对这位后来威震西夏的庞太师相待极厚,可谓有知遇之恩。宋仁宗时,朝廷派他出使辽国,他因父亲死于辽人之手,坚决抗旨不行。
庆历元年,宋仁宗任命他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当时韩琦、范仲淹、任福、庞籍等名臣名将都是他的下属,西夏李元昊也对他非常忌惮。由于他治军极严,敢于诛杀不法逃亡的军将,所以也遭到许多人的忌恨。后来宋仁宗两次拜相,任命他做同平章事,最终受封郑国公。
第八位,陈敏,南宋赣州石城人,早年只是一个小军官,后来参与平定地方叛乱有功,被征召进京,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直接就提拔为了破敌军都统制。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陈敏奉诏率部抗敌。后来宋孝宗即位,隆兴北征,陈敏又在射阳湖大破金兵。
后来宋孝宗又命陈敏出镇高邮和楚州,他在当地筑城修坝,金国使者南来见到如此坚城,吓得直呼为“银铸城”,金兵从此很多年都不敢来进犯这里。宋孝宗后来又晋升他做了左骁卫上将军,后又兼任武锋军都统制、楚州知州、光州观察使,最终病逝于任上。他的父亲陈皓也是当时的抗金名将,去世后被追封为武翼大夫。
第九位,叶芝春,北宋饶州瓦屑坝人,宋真宗年间,17岁的叶芝春入选为禁军侍卫。宋仁宗天圣元年,叶芝春成为大内第一高手,并外放做了淮南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庆历二年,叶芝春被征调到西北,转任泾原路行营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与西夏大战于定川寨,最终以身殉国。其子叶守亨拼命将他遗体抢出战场,归葬宋土。宋仁宗追授他为兵部侍郎。
第十位,周罗睺,南梁时九江郡浔阳县人,隋朝名将,他本是南梁始兴太守周法暠之子。周罗睺长大后,起初担任了南陈王朝的句容县令。后来跟随名将吴明彻南征北讨,因战功受封始安县侯。
后来隋文帝发兵灭陈,周罗睺阻挡秦王杨俊的大军,甚至陈后主已降,杨俊始终不能使周罗睺退后半步。后来晋王杨广将陈后主投降的手书送到军前,周罗睺这才肯降。隋文帝杨坚素闻其名,对他极为厚待,后来隋军征伐辽东,北击草原部众,周罗睺都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还曾以二十骑大破草原数万之众,因此进位大将军,后又受封义宁郡公。隋炀帝即位,周罗睺又带兵平定了汉王杨谅之乱,是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第十一位,聂友,三国豫章郡地界人,今宜春樟树人。东吴名将,因受到权臣诸葛恪的赏识而备受重用,他曾为东吴平定了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两地叛乱。
后来孙权驾崩,诸葛恪强行北征曹魏,作为好友的聂友写信劝他不要轻举妄动,诸葛恪当时正值得意,志大才疏,听不进忠言,不久之后,伐魏不利,铩羽而归,聂友叹息不已,便预测到诸葛恪不会有好下场,果不其然,很快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孙峻忌惮聂友的武略,便将他流放到偏远的郁林郡去做太过,聂友不久郁郁而终。
第十二位,陶侃,东晋鄱阳县人,或说庐江郡浔阳县人,即今九江地界。他为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多次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曾出任过广州刺史、荆州刺史,七州兵马大都督,征西大将军等要职,后被封为长沙郡公,去世时享年七十六岁,唐德宗时被列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他的曾孙就是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
第十三位,舒贺,原名舒雄,他是江西的第一个武进士,即今上饶德兴人。唐朝末年,他曾随节度使梁邱德出征西域,安定边塞。后来黄巢反唐,舒贺奉诏出兵征剿,最后因功官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的舒家军也威震天下。
后来眼见梁王朱全忠要篡唐自立,舒贺辞官归隐,朱全忠称帝后还派人来请他出山,舒贺立志不事二主,托病坚辞,后梁太祖最后还是拿他没办法,在他去世后追封他为晋国公,谥号“武忠”。
第十四位,黄法氍,南梁时期巴山郡新建县,即今抚州乐安县人。侯景之乱的时候,由于他的武艺超群,被众人推为头领,保境安民,后来陈霸先征讨侯景,黄法氍相助,被授予新淦县令。
梁敬帝即位,封其为新建县侯,后来多次平定叛乱,并打败北齐大军,晋升为镇南大将军,兼任四州刺史。南陈王朝建立以后,黄法氍曾身兼六州兵马大都督,进号征西大将军,重创北齐大军,后担任豫州刺史,封义阳郡公。
第十五位,胡藩,南北朝时豫章郡南昌县人,东晋末年时,起初追随逆臣桓玄,后来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见胡藩是个文武全才,于是诚心招降,胡藩就像张辽遇曹公一样,最后也成为了刘裕的心腹大将。刘裕后来北征南燕、后秦,南平卢循之乱,又将刘毅、司马休之一一荡平,胡藩都是鞍前马后,誓死追随,并立下了卓著的战功,刘裕篡晋称帝,胡藩被封为阳山县男爵,食邑五百户。后来宋文帝即位,胡藩归隐于新吴县,即今宜春奉新,终年六十二岁。
第十六位,周迪,南北朝时临川郡南城县人,即今抚州南城人。南梁时期,侯景作乱,周迪因武艺高强,被当地人推为将军,起兵勤王,才使得当地百姓免遭到涂炭,因此深得人心。
后来梁元帝将其招安,封为临汝县侯。后来陈霸先成为了南梁权臣,萌生了不臣之心,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反抗,陈霸先于是派兵征讨,周迪也出兵相助,霸先称帝后,待其甚厚,封为平南将军。后来陈文帝即位,周迪原本对陈霸先篡位就心存不满,如今这个陈文帝也是派人溺死了霸先之子陈昌,才得以稳固帝位,所以周迪就不想再受陈氏的节制,陈文帝非常忌惮周迪,于是传诏命他北上湓城候旨入朝,周迪不从,陈文帝发兵来攻,名将吴明彻、后来的陈宣帝陈顼,以及同为老乡的名将黄法氍轮番进剿,都奈何不了周迪分毫。
甚至临川三县有军民都纷纷响应周迪,气得陈文帝最后派出大将程灵洗率重兵前来,周迪不敌躲入山谷,后因叛徒出卖,丧命于临川太守骆牙之手。而南城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护民大将,于是给其立下了一座周王庙,祭祀至今。至此,看官朋友们,你们还知道江西古代,有哪些名垂青史的盖世名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