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韩信的功劳不如曹参吗?如果是,为何韩信功高震主,曹参却没有?

因为韩信的晋级之路太快,快到最后失去了控制!先看曹参,他有着很明确的晋升之路:1. 职务中涓 → 戚公 → 将军 → 假

因为韩信的晋级之路太快,快到最后失去了控制!

先看曹参,他有着很明确的晋升之路:

1. 职务

中涓 → 戚公 → 将军 → 假左丞相 →右丞相→齐国相国

2. 爵位

七大夫 → 五大夫 → 执帛 → 执珪 → 建成侯 → 平阳侯

再看韩信,他从项羽阵营转入刘邦阵营后的职务升迁为:

连敖 → 治粟都尉 → 大将 → 大将兼任左丞相 → 相国 → 齐王

在攻打齐国之前,韩信的身份已经是相国,当他打下齐国之后,从职务晋升来讲他已经到了帝国职称的顶级,再往上只有裂土称王。

对韩信来讲封王只是时间问题,即便刘邦不封,韩信大概率也会以实力施压求封,因为他的实力已经溢出相国的职务!事实证明他也确实以请封“假齐王”为要挟或试探。

韩信请封假齐王时,面临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赞成,第二种是拒绝。

在此之前,他曾协助张耳成为赵王,并得到刘邦的认可,这无形中激励了韩信或让他产生了误解。韩信可能忘了张耳与刘邦的关系,正是这种 “身份差异”所具备的信任是韩信没有的。

虽然韩信有被刘邦封王的资本和信心,但也并非十足的把握。

两手准备,才符合常理,提前想好退路是必要的。

在韩信提出这种需求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疏离,很可能会使刘邦跟韩信分别跌入自己的罗生门,其中刘邦的感受更甚!

韩信在北方独立开展作战,曹参则以辅佐为主,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韩信的方向是如何灭国如何保持战果,如何推动战线东移。

曹参的方向则是如何配合韩信,如何按照他的要求取得某一场战役的胜利,如何攻下一座城池,如何掩护主力的侧翼,如何剿灭可能存在的敌人。

不是说曹参没有能力独当一面,而是刘邦给与他的责任很可能就是帮助韩信实现北线的稳定与推进,当然还有监督与制衡。

在攻打魏王豹时,曹参以假左丞相的身份与韩信一起攻打魏国,此时在记录中太史公还没有明确记录曹参与韩信的从属关系。

但是,曹参的假左丞相与韩信的左丞相已经在事实上存在了上下级关系,曹参的主攻方向是魏将军孙遫,韩信的主攻方向是魏王豹。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史记·淮阴侯列传》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史记·曹相国世家》

从《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可以看到曹参的主要功绩是出征齐、魏。韩信则是定国之功。

(曹参)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韩信)别定魏、齐,为王

其中祝阿侯高邑所率的军队更以攻打魏王豹所用的“缻”为部队名,其归属更是明确为淮阴侯韩信。在楚汉战争和平定陈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客从起啮桑,以十队将入汉,以将军定魏太原,破井陉,属淮阴侯,以缻度军击籍及攻豨,侯,八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灭魏之后在曹参的记录中才多以“从”、“属”明确指代两人的上下级关系。

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于邬城中。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于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

虽然韩信的部下很多都与刘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韩信也在通过拉拢李左车,蒯通,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

曹参在打完赵国別将之后,没有去找韩信,而是率兵去见刘邦,等待刘邦下一步的指令,这不仅是在表忠心,更是确定与刘邦的从属关系,令刘邦放心。

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东击齐国时,曹参才再次跟随韩信,曹参一直把自己的位置置于刘邦甚至韩信之下。

最后,当刘邦在陈地招韩信共击项羽时,韩信没有第一时间到达,在刘邦给出利益许诺后,才“姗姗而迟”!

曹参则不同,在刘邦平陈狶叛乱时,曹参以齐相国的身份进攻陈狶部将张春的部队,后来又率齐军十二万参与剿灭英布的谋反。

曹参一直都与刘邦保持着信任关系,这也是为何会把他安置在拥有“东秦”之称的齐国担任相国这么重要位置的原因。

评论列表

王雨
王雨 3
2025-11-15 14:52
刘邦以收拾诸侯王为主,善待功臣集团。
王雨
王雨 1
2025-11-15 14:52
刘邦以收拾异姓诸侯王为主,善待功臣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