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秦军围攻14年啃不动赵国,李牧一死,王翦为何只用3个月就得手?   谁见过秦军这

秦军围攻14年啃不动赵国,李牧一死,王翦为何只用3个月就得手?   谁见过秦军这么憋屈?公元前236年起,嬴政盯着赵国这块肥肉咬了14年,换了三任主将,从猛将桓齮到宿将杨端和,连白起的后辈都披挂上阵,愣是没摸到邯郸的城墙根。可偏偏在赵国杀了一个人后,王翦带着大军三个月就踏平了赵都——这个人,就是李牧。   秦国攻赵的开局其实不算差,公元前236年王翦、桓齮、杨端和三路出兵,一下夺了赵国9座城。可打到邺城和阏与就卡了壳,王翦亲自督战也没能啃下来。真正的惨败在两年后,公元前234年桓齮在平阳杀了十万赵军,乘胜追到宜安,以为能一举破赵,结果撞上了刚从边境调回来的李牧。   李牧对付秦军的招儿,全是“反套路”。秦军长途奔袭想速战,他就修堡垒闭营不出,把桓齮熬得没脾气。桓齮耍小聪明围点打援,去攻肥下引诱李牧出兵,没想到李牧转头就端了秦军的大营,把辎重粮草全抢了。等桓齮急着回救,又钻进李牧设好的埋伏圈,十万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桓齮本人也从此在史书上消失了。   公元前232年秦军卷土重来,兵分两路从邺城和太原包抄邯郸,想让李牧顾头不顾尾。可李牧早把赵军练得攻守兼备,他让副将守南线,自己带主力奔袭北路,在番吾的开阔地摆开骑兵阵,一顿猛冲就把北路秦军打回了秦国。回头再收拾南路秦军时,赵军士气正盛,秦军又是溃不成军。这一战后,秦国不得不先转头灭韩,把赵国这块硬骨头暂时放一放。   李牧能让秦军屡战屡败,靠的不只是战术。他在边境守匈奴时,就练出了一支精锐骑兵,还把边防军和邯郸守军整合起来,赏罚分明,士兵个个肯拼命。更关键的是他懂赵国国情,肥之战时避其锋芒,番吾之战时因赵国旱灾改打速决战,每一步都踩得极准。对秦军来说,李牧就是横在面前的铜墙铁壁,硬打根本没胜算。   可秦国的转机,偏出在赵国自己人手里。公元前229年王翦再带四十万大军攻赵,打了一年还是没进展,他干脆换了思路——战场赢不了,就从朝堂下手。王翦派人带着重金潜入邯郸,买通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散布“李牧要叛国”的谣言。   昏庸的赵王迁本就猜忌心重,一听到谣言就急着要换将,李牧拒不交兵权,直接被安上“通敌”的罪名处死,副将司马尚也被撤职。   李牧一死,赵军立马散了架。王翦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不再跟赵军僵持,四十万大军稳扎稳打压向邯郸,每天派兵在城下挑战,还四处散布秦军优待降兵的消息。赵军新换的将领赵葱、颜聚根本镇不住军心,士兵要么逃跑要么消极避战,原本能跟秦军硬扛的防线,成了一捅就破的纸糊墙。   更糟的是赵国当时早已国力空虚,14年的战争耗光了粮草,又赶上旱灾,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根本无力支撑守军。王翦抓住机会派精兵突袭邯郸外围的粮道,没几天城里就断了粮。公元前228年正月,秦军对邯郸发起总攻,赵军几乎没怎么抵抗就开城投降,赵王迁被活捉,赵国就此灭亡。   说穿了,秦军14年啃不动赵国,不是赵军有多强,是李牧把一盘散沙拧成了绳;王翦三个月就得手,也不是秦军突然变猛,是赵国自己砍断了最粗的那根支柱。战场之外的人心和朝堂,从来都比刀剑更关键——赵国不是输在秦军太猛,是输在自断臂膀的糊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