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车主发现顺风车平台推出了一项新功能, 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途经点了,之前便有乘客要求这一项功能

原本平台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司乘之间的沟通成本,避免因途经点协商不一致引发的纠纷,进一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这本该是一项受用户欢迎的便民举措。可没想到,这项功能推出后却遭遇了车主们的集体 “冷遇”,不少车主明确表示不愿意接这类订单,好好的便利之举最后成了车主们诟病、不屑一顾的存在。


难道真的是这项功能本身设计有问题吗?其实不然,从乘客的角度来看,自主选择途经点确实能让出行更灵活、更贴合个人需求,解决了以往需要反复和车主沟通途经点的麻烦,功能本身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让车主们望而却步的,是背后不合理的价格设置。
据了解,这类允许乘客自主选择途经点的多人乘车订单,总价并没有因为乘车人数的增加或途经点的设置而有合理调整,甚至出现了三四人独享订单的价格和单人独享订单价格差不多的情况,折算下来每公里费用还不到一块钱。


这样的价格水平,对于车主来说显然缺乏吸引力,要知道车主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承担油费、车辆损耗费,而且部分订单设置的途经点南辕北辙的,多绕路产生的成本也未添加在内,按照当前的订单价格,很多时候车主跑一趟下来不仅赚不到钱,甚至可能还要倒贴成本,面对这样的情况,车主自然不愿意接单。
更关键的是,顺风车的核心逻辑本应是乘客与车主共同分摊出行成本,实现双方共赢,而当前的价格设置显然打破了这种共赢的平衡 —— 只考虑了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却忽视了车主的合理收益诉求。

说到底,顺风车平台这项新功能的遇冷,并非功能本身的问题,而是价格机制没有做到兼顾乘客便利与车主收益的平衡。若平台想让这项便民功能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价格设置,结合乘车人数、行驶里程、途经点调整等因素,制定出更合理、更公平的定价方案,让车主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同时也让乘客能享受到实惠且便捷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功能真正落地生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