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孩子学习也很刻苦,但就是成绩上不去,连老师都无奈吐槽,说这种孩子其实就是头脑不够灵活,他学东西就比别人要慢,而且还不懂得变通。
一个知识点他已经记得牢牢了,但是只要出题人稍微变动一下方式换一个方法提问,他就立马答不出来了。
所以现在大家会发现自从新课标之后,都要求学生们必须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就要比学干知识好得多。

这种能力要从小学开始培养才靠谱,否则到了初中或者高中才要求学生头脑急转弯,大多数孩子是无法适应的。
一开始接受了一种刻板的教育方式,以后想转变就特别难了。就像有一户家庭最近真的吃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他们的孩子正在上小学。
我们知道低年级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课程,数学方面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就从刚开始的数数开始学起,而且是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依次去递进。

但是学到万这个单位的时候,不少孩子已经没有概念了,这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个数学老师就想到了一个很棒的方法,要求每一位同学回家数一万颗豆子。
第二天带到学校来给老师看。这个要求听着有点难,因为一万颗豆子并不是什么小数目,但还好豆子的体积比较小,学生们稍微打包一下也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这户人家却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他们家男女老少全部出动,连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大半夜的都不睡觉了,帮着小孙子一起数豆子。

大家真的一颗一颗地数,恰好数到一万个,然后打包。这时候发现太阳都已经重新升起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有点没对。
老师让孩子学会万这个单位,也不至于真的要硬生生地数到一万吧,这谁能扛得住呢。那以后要学十万甚至是一亿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可是拿着这份作业来到学校,凝结了全家的心血,却被老师打了一个最大的低分。老师还说这个孩子不懂得审题,他们家人不懂得变通。
因为这堂数学课讲的是估算的方法。一万颗豆子当然不可能靠人力数出来,那得数到猴年马月去。

老师希望的是学生们可以先数出一百颗豆子,称出一百颗的重量,然后再乘以一百,拿出一个大概的数字,这就是成功的一次估算了。
学生们根本就不理解上课讲了什么,回家传达了错误的知识,那么让家长跟着受累,跟老师又有什么关系呢。
笔者也见过类似的案例,有一道题目说教室里有十一盏灯,关掉了七盏,还剩几盏。有一些学生真的就非常实诚地用十一减七,最后算房间里还剩三盏灯。

但实际上灯没有被关坏的话,总数仍然是十一盏没有任何的变化。这道题目就坑了很多看似是好学生,但实际上只是太老实,不懂得变通的孩子。
这种孩子长大了就会被大家群嘲说他们是小镇做题家。这样的称呼真的冤枉吗。其实想一想,很多人从小学的时候就没能走出这样的怪圈。
长大了之后也并不会用自己的学历和专业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直以来只是会做题而已,又不代表真正的会做人。他们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就变得更难了。

家长们是否也有所领悟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