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迷似乎都认可一句话,“金庸出品,必属精品”,其实不可否认,金庸确实是武侠小说界“独孤求败”一般的存在,然而即便是作为金庸的死忠粉,也必须承认他也有写得十分一般的作品。
比如他生涯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就很难说有多精彩,那是因为那时的他还处于“模仿”的阶段。
这一点,他在《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中就提到过一句:“《水浒》众英雄向朝廷投降了,投降的结果十分悲惨。我学《水浒》写《书剑恩仇录》。”

(越女剑剧照)
所以读者可以看到书中大部分角色都与那些梁山好汉一般,是有外号的。
不过书剑恩仇录的故事还算是完整,而有些故事,则压根没写完,笔者所指即是那《三十三剑侠图》。
是的,你可能压根没听过这部作品,那是因为金庸只写了个开头,也就是那《越女剑》,就直接放弃这部作品了。
他也说过理由,说是:“我手边有一部任渭长画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共有三十三个剑客的图形,人物的造型十分生动。偶有空闲,翻阅数页,很触发一些想象,常常引起一个念头:‘最好能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可是连写三十三个剑侠故事的心愿,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
但《越女剑》只是个短篇,因此多数读者即便读过,也可能不会倾注太多情感,甚至都懒得去评价它是好是坏。
而有一部作品则不同,那是一部长篇,可金庸却在开篇之时就让故事显露出烂尾的势头,结果还被他强行扭转了口碑。
一、开局即见烂尾之势
初读《神雕侠侣》时,只觉得它是《射雕英雄传》的续集,就理应延续前作,续写郭靖、黄蓉中年的故事,然而金庸却没这么写,他让郭靖夫妇退居幕后,主角换成了杨过与小龙女。
然而当剧情发展到原著第七回时,就发生了一件让读者意难平的桥段,即“甄志丙事件”,也就是旧版中的“尹志平事件”。
其实在前作《射雕英雄传》中,金庸也让黄蓉一度落入欧阳克手中,那小毒物是对蓉儿动手动脚,可每当他要得手时,蓉儿总能凭借聪明才智,或是前辈的搭救来化险为夷,不至于被那家伙夺了清白。

(小龙女、甄志丙剧照)
可新一代的女主角小龙女就没那么幸运了,她被欧阳锋点穴定身之后,被那全真道人甄志丙趁虚而入,毁了贞洁。
尽管金庸的描述十分克制,但事后小龙女向杨过展示自己手臂上那消失的守宫砂,还是说明不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
这设定着实让人不解,小龙女到底是不是女主角,如果是女主角的话,金庸怎能如此轻易地让她被一个不起眼的道人毁了清白?
无论后来的故事有多精彩,似乎这结局都已经与“圆满”二字无关了,这“甄志丙事件”就好像是一根鱼刺一般,让人如鲠在喉,甚至都难免有弃书的想法。

(小龙女剧照)
当然,当时的我们未必认定小龙女是女主角,心想杨过可能与其他女子在一起,姑且继续读下去,然而金庸给这个故事的结局也只能说是毁誉参半。
二、毁誉参半的结局
《神雕侠侣》的结局有多扯呢?
其实明眼人都应该看出来,这个故事到了绝情谷大战时,就已经陷入死胡同了,小龙女身中剧毒,无药可救,所以她只能以“十六年之约”来骗杨过,自己只纵身一跃跳下绝情谷,因此小龙女这个角色应该在跳崖的那一刻就彻底被写死了。
可到了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杨过却也跳下绝情谷,结果还与小龙女在寒潭的另一侧重逢,更扯的是小龙女的容貌居然没有任何变化,是与十六年前一模一样, 仿佛时间在谷底是被凝固了一般。
这还是武侠小说吗?这不更像是仙侠小说?尽管小龙女也解释了,那是因为她常年服食谷底的寒潭白鱼,加上那蜂蜜,久而久之,剧毒就基本被消除了。
可如果这样就能解毒,那此前种种围绕争抢解药展开的剧情又算什么?闹剧吗?
还有更尴尬的一点,后来的杨过身边又多了一个痴情的小妮子郭襄,那妮子为了杨过,也愿意与他一同跳崖,这份深情,杨过该怎么还?

(杨过、小龙女剧照)
结果就是杨过压根没还,尽管他和小龙女携手退隐之前,也向郭襄承诺过,日后不管有没有金针,他都会实现郭襄的愿望,可他却躲了郭襄一辈子,后来的郭襄寻遍五湖四海,也再没见过杨过。
这如何能不让人意难平?
总而言之,无论是小龙女的死而复生,还是郭襄的痴情被辜负,都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觉龙杨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
可郭襄也是“有情人”啊。
所以这个结局,确实是毁誉参半。
不过如今长大后,再重读《神雕侠侣》,又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三、情为何物
曾经觉得故事要烂尾,是因为那些庸俗的情结。
小龙女失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转念一想,即便小龙女失贞,杨过也依旧对她不离不弃,这不是真爱,又是什么?

(神雕侠侣剧照)
后来无论是杨过跳下绝情谷,还是郭襄跳下绝情谷,都阐述了同一个事实,那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们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情为何物”,可以这是一个残酷却贴合主题的故事,作为一部以“情”为主题的作品,《神雕侠侣》的剧情绝对称得上经典,因此它会成为金庸传阅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