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曹植的儿子曹志,居然很受司马炎信任,在西晋受到重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千古流传,也是兄弟夺嫡之争的典型案例。曹植一生受到曹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千古流传,也是兄弟夺嫡之争的典型案例。曹植一生受到曹丕、曹叡父子的限制和打压,郁郁而终。没想到他的儿子曹志,在西晋却受到重用。

少有才学,为司马炎所信任

曹志是曹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曹操的孙子。据史书记载,曹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

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后来改封为济北王。司马炎任抚军将军时,前往邺城迎接常道乡公曹奂登基,曹志在夜里拜见司马炎,司马炎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

公元265年司马炎通过禅让,建立西晋,下诏说:上古之世,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

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的人都见识不到他的才能。

咸宁初年(275年至279年),司马炎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大贵族子弟的教化。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司马炎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

回来上奏说:“查了目录没有这一篇。”司马炎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我听说,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写的。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冏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司马炎说:“自古以来也多有这样的事。”回过头对公卿说:“父子证明,足以查审。从今以后,可以不再怀疑了。”

物伤其类,免官问罪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朝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

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司马攸其实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但由于当年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昭便把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掌大权,司马昭死后,关于应该选谁为继承人,当时其实有一番争论。司马攸非常聪慧,品行良好,从血缘上来说是司马昭的亲儿子。

但从法理上来说,司马攸却是司马师的继承人。而当年司马昭之所以掌握大权,是因为当时司马攸年幼,所以应该传位给司马攸。但司马昭最终还是选定了司马炎,所以司马炎对司马攸有所提防,想要把他赶出京城。

所以曹志物伤其类,想要上奏为司马攸鸣不平。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司马炎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

于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尉治罪。不久,曹志又任散骑常侍。遭母死,服丧过分超礼,因此得了重病,喜怒无常。公元288年曹志去世。

曹植作为曹魏诸侯王,一直受到曹丕、曹叡父子的打压限制,没想到他的儿子曹志居然在西晋受到重用,真是非常讽刺。司马炎要把弟弟司马攸赶走,曹志仗义执言被免官,也是对父亲曹植所受遭遇的一种感同身受吧。

参考资料:卢弼《三国志集解》、《晋书》

评论列表

用户58xxx24
用户58xxx24 3
2025-10-26 19:12
晋!宋!汉王朝最弱的朝代!缘于得位不正,不得不在某方面妥协

小凡读史 回复 10-27 12:39
感谢支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