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论文献纪录片《定陶战役》于11月26日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场沉寂79年的经典战役便不再是尘封的历史档案,而是化作一把精准的钥匙,叩开了菏泽这座红色文脉的厚重大门。
纪录片的播出,让“定陶战役”这一红色文化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更让我们得以系统解码菏泽红色精神的深层内核、文化脉络与发展动能。
历史深处的回响:定陶战役的精神密码
定陶战役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菏泽红色精神的史诗,堪称解放战争初期“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初,国民党凭借76%的国土控制率、430万兵力的绝对优势,对仅有 127万兵力、装备简陋的人民军队发起碾压式进攻。30万大军兵分两路直指鲁西南,企图将刚结束陇海战役、未及休整的5万晋冀鲁豫野战军围歼于定陶、曹县地区。
这种“泰山压顶”的攻势,在当时的军事语境下被判定为“毫无悬念的胜利”。
但历史的走向,从不由兵力数字与装备优劣简单书写。
国民党整编第3师,这支号称“嫡系中的嫡系”“泰山军”的精锐部队,在师长赵锡田“共军没有这个装备”的狂妄断言中,一步步踏入解放军布下的“口袋阵”。
赵锡田用明码求援的愚蠢行径,暴露了国民党军高层的无知与自负,更反衬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清醒与机敏,他们早已用陇海战役缴获的美式报话机严密侦听敌情,将对手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当刘伯承司令员亲临沙山寺指挥部坐镇,当战士们在大杨湖村经过浴血奋战实现绝境逆转,这场战役便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
5天浴血奋战,1.7万敌军被歼,定陶战役的胜利绝非偶然。
它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实战范例,以14.2万民工支前、8800名民兵参战的壮阔场景,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永恒真理。
正如《解放日报》社论所指出的,这场胜利“扭转了时局”,奠定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历史格局,而大杨湖村民家中留存的国民党子弹箱,如今已成为红色文物,静静诉说着这段用智慧与赤诚书写的历史。
红色基因的传承:从历史走向现代的文化脉络
纪录片《定陶战役》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了战役的真实面貌,更在于以点带面,串联起菏泽红色基因的完整脉络,让红色记忆摆脱“碎片化”困境。
定陶区融媒体中心历时四年,南下北上挖掘一手素材,采访参战老兵、将领后代与国家层面专家,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菏泽红色基因有了鲜活的载体。
这场战役中,将帅同心、众志成城,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元帅、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将军、第6纵队政委杜义德、第6纵队第17旅旅长李德生上将等先辈挺身而出,以卓越智慧与铁血担当铸就胜利丰碑,也让红色精神在菏泽大地深深镌刻。
菏泽的红色记忆,从来不止定陶战役这一笔。
1947年鲁西南战役中,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菏泽境内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搏斗,英雄人物辈出。在枪林弹雨的一线,从指挥若定的将领到冲锋陷阵的士兵,再到默默奉献的群众,无数身影共同勾勒出菏泽红色基因的鲜活轮廓,让“勇毅担当”的精神在历史传承中愈发鲜明。
这些红色记忆虽场景不同、战役各异,但内核相通,都是菏泽人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时刻,用智慧、勇气与赤诚书写的精神史诗。
从英雄故里到文旅热土:菏泽激活红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菏泽市依托丰富红色资源,以“红色+”为抓手,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革命遗址成为文旅打卡地,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按照“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七区支撑”的文旅发展格局,菏泽将“牡丹、水浒、黄河、红色”等六大特色文化资源统筹整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承发展之路。
菏泽的红色基因始终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
作为“牡丹之都”,牡丹节会期间打造15条精品旅游线路,让牡丹芬芳与红色记忆相映成趣;作为“戏曲之乡”,枣梆、大平调等传统剧种演绎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故事,使红色精神通过艺术形式代代相传。
同时,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单县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等场馆不断升级,红色情景剧、基层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让红色故事走出档案、走进生活。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的核心实践,在菏泽鲁西新区张和庄社区绽放光彩。
张和庄的实践就是生动范例。1947年菏考奔袭战中,170名华东野战军战士在此牺牲,多数连姓名都未留下。为守护这段记忆,村民开启跨越数十年的“寻名之旅”,拼凑出37位烈士姓名,建成红色基因传承馆。馆内“烈士名录墙”上37个烫金名字与133个留白并列,“等待亲人认领”的标语赋予红色文旅直击人心的温度。
张和庄进一步打造沉浸式研学基地,复原野战医院旧址,陈列带弹孔的老墙等老物件;每周“红色故事会”由老党员讲述历史细节。这种“精神传承+体验互动”模式,使张和庄从无名村落蜕变为“网红打卡地”。每年清明全村祭奠、烈士纪念日系红领巾等仪式,更让红色精神浸润日常。
从郓城将水浒文化与红色研学的跨界融合,再到东明“红色+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再到巨野前王庄村“红色+教育+旅游”的多元探索,菏泽正以创新实践激活红色动能。
菏泽,这座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英雄城市,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历史烽烟中走来的红色精神,不仅镌刻在文物与遗址中,更流淌在菏泽人民的血脉里,化作文旅融合的澎湃动力。当红色故事与牡丹芬芳交织,当革命遗址与沉浸体验共鸣,菏泽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红色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让英雄故里的精神火炬,照亮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众网记者 王晓姝 菏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