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亲结束的第二天,林溪看着手机里顾言之的拒绝消息,没有失落,反而笑着对闺蜜说:“没关系,第一次嘛,我再试试。”
林溪和顾言之本是亲戚介绍的相亲对象。见面那天,顾言之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谈吐温和,条理清晰,说起自己喜欢的户外徒步,眼里闪着光。林溪一眼就动了心——她就喜欢这种踏实稳重又有热爱的男生。
可相亲刚结束,顾言之就发来了消息:“林小姐,你很好,但我们性格可能不太合适,祝你早日找到良缘。”
林溪没有气馁。她知道顾言之不是敷衍,而是真的觉得不合适,可感情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她没有死缠烂打,只是偶尔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徒步时拍的山野风光、亲手做的家常菜、读书记下的感悟,都是顾言之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偶尔遇到户外相关的问题,她会礼貌地向顾言之请教,每次得到回复后,都会真诚地道谢,从不过度打扰。顾言之起初只是礼貌性回应,可慢慢发现,林溪分享的内容很真实,提问也不矫情,渐渐放下了戒备,回复的字数也多了起来。
两个月后,林溪鼓起勇气发出第二次邀约:“听说城郊新开了一家户外装备店,我刚好想添置徒步鞋,你要是有空,能不能帮我参谋一下?”这次,顾言之没有拒绝,答应了下来。
见面时,林溪没有刻意打扮,穿着舒适的运动装,言行自然大方。顾言之耐心地帮她挑选鞋子,讲解不同路况的装备选择,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分开时,林溪再次表明心意:“顾言之,我是真的很欣赏你,能不能给我们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
顾言之沉默了片刻,还是婉拒了:“林溪,你很优秀,但我暂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不想耽误你。”
这次被拒,林溪心里确实有些失落,但她没有放弃。她知道顾言之曾经有过一段受伤的感情,对重新开始有些抵触。她没有再提表白的事,只是继续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他加班晚了,会顺手点一份热乎的外卖;他徒步遇到难题,会帮他查攻略、联系当地向导;他心情不好时,会安静地听他倾诉,从不妄加评判。
半年后,林溪得知顾言之要去徒步穿越一座名山,那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她主动提出同行:“我刚好有假期,而且我体力不错,不会拖你后腿,还能给你做个伴。”这次,顾言之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
徒步途中,林溪展现出了独立干练的一面:自己背行李,体力不输给男生,遇到陡坡时还能帮顾言之搭把手。晚上露营,她熟练地生火做饭,把帐篷收拾得整整齐齐。顾言之看着忙前忙后的林溪,心里渐渐生出异样的情愫。
行程结束那天,在山顶看日出时,林溪第三次向顾言之表白:“我知道你曾经受过伤,也尊重你的节奏,但我是真的想和你在一起。如果你还是不愿意,我以后不会再打扰你。”
这次,顾言之没有拒绝。他转过头,看着林溪眼里的真诚与坚定,轻声说:“其实,我早就动心了。之前是我不敢,谢谢你一直没放弃。”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耀眼。林溪终于明白,女追男隔层纱,隔的不是性别,而是真心与坚持。她的坚持,不是死缠烂打,而是尊重对方节奏的同时,勇敢表达自己的心意;不是消耗自己,而是用真诚的付出,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后来,两人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顾言之常常说:“幸好你当初没放弃,不然我就错过了最好的你。”林溪则笑着回应:“其实我也没把握,但我知道,遇到喜欢的人,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感情里,无论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最珍贵的都是那份不轻易放弃的勇气和始终如一的真诚。只要选对了人,用对了方式,隔着的那层“纱”,终究会被真心戳破,迎来双向奔赴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