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国史料】俄罗斯记载的蒙古察哈尔部

参考资料Этнография Средней Азии [Etnografiya Sredney Azii. / Под

参考资料

Этнография Средней Азии [Etnografiya Sredney Azii. / Под ред. С.П. Толстова. — М.: Изд-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59.

【"察哈尔骑兵掌握双弧射法,能在奔驰中连续射出十二支箭,他们的马镫比喀尔喀蒙古的更短,适合突然起身放箭。"】

察哈尔部(Чахары)的称谓源于波斯语"Chahar",察哈尔是达延汗重新划分蒙古行政体系时确立的"中央万户",直接继承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制度。

俄国蒙古学家В.В.巴托尔德在《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指出,察哈尔部原属成吉思汗嫡系护卫军(怯薛军),后发展为蒙古中央万户(Хөвүн улс),承担守护大汗斡耳朵的重任。达延汗(1479-1543)统一东蒙古后,察哈尔成为其直接统辖的六万户之首,驻牧于今锡林郭勒至辽西一带。

16世纪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史集》蒙古卷中记载,察哈尔部驻牧于"克鲁伦河与鄂嫩河之间的辽阔草原",其军事组织保留着蒙古帝国时期的千人队制度。

17世纪初,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统治下达到鼎盛,控制着从辽河流域到归化城的商道,拥有20000帐牧民。俄国使者伊万·佩特林在1619年出使报告中说:"察哈尔汗的帐篷以金线绣成狼图腾,侍卫佩戴的弯刀比哥萨克的更锋利。"

林丹汗试图重建蒙古统一政权,但其西征喀尔喀与土默特部的行动导致内部离心。1634年,林丹汗败亡于青海,察哈尔部众归附后金。

1691年多伦会盟后,察哈尔部被编入清帝国八旗体系,察哈尔总管衙门虽隶属理藩院,但其牛录编制不同于满洲八旗。"根据伊尔库茨克州档案馆保存的1792年《中俄恰克图条约勘界备忘录》,察哈尔骑兵的驻防范围北至库伦(今乌兰巴托),西接科布多。

19世纪下半叶,察哈尔部军事地位日益凸显,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5)中记载:"察哈尔骑兵掌握双弧射法,能在奔驰中连续射出十二支箭,他们的马镫比喀尔喀蒙古的更短,适合突然起身放箭。"

19世纪末,俄国地理学会派遣П.К.科兹洛夫考察团深入察哈尔地区,描述当地“牧业与农耕交错,蒙汉杂居,喇嘛庙香火鼎盛”,并注意到清廷推广藏传佛教以弱化蒙古尚武传统的政策。

1911年外蒙古独立后,察哈尔部出现分化。俄国档案记载,部分贵族倾向支持博克多格根政权,但多数选择留居内蒙古。部分察哈尔贵族试图北投喀尔喀,但遭沙俄阻挠。俄国档案显示,俄国认为“察哈尔过于靠近北京,其倾向难以预料”,建议仅支持外蒙古西部诸部。

中国辛亥革命后,察哈尔地区先后受北洋政府察哈尔特别区域、国民政府察哈尔省管辖。1920年代部分察哈尔贵族曾与外蒙古尝试接触,但未形成统一运动。1933年德王组建“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时,察哈尔部成为蒙疆政权重要组成部分。二战期间,察哈尔骑兵在苏蒙联军支持下参与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