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经常有患者问我:“张大夫,中医真能调冠心病吗?”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 很多人一查出冠心病,就觉得只能靠放支架、吃西药,却忘了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早就有一套调理心脉的好方法。

中医看待冠心病,从不是只盯着 “血管堵了” 这一个表象,而是把心脏看作 “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心脏能正常跳动,全靠心阳推动气血、心脉畅通无阻。就像一台机器,既要有足够的动力(心阳),又要保证管道不堵(心脉),少了哪一样,都会出问题。
现在很多人依赖西药扩张血管、抗凝,确实能快速缓解胸闷胸痛,但停药后容易反复,还可能有出血、肝肾负担的顾虑。
而中医调理冠心病,核心是 “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力”—— 不是硬通血管,而是帮心脏补够动力、理顺气血,让身体自己把瘀堵慢慢化掉,从根上恢复心脉的通畅。

那么,中医是怎么调冠心病的?主要靠这四个关键方法,每一步都在帮身体 “找回平衡”:
一、温通心阳,给心脏 “加动力”
很多冠心病患者一到冬天就犯病,胸口发紧、手脚冰凉,这是 “心阳不足” 的信号 —— 心脏的 “动力” 不够了,没法推动气血顺畅运行,才会堵在血管里引发疼痛。
调理时会用桂枝、薤白这类温性药材,像给心脏 “添把火”,比如经典的 “瓜蒌薤白半夏汤”,就能温通心阳、散结止痛,不少患者喝几天,胸口的 “紧绷感” 就松了。

二、活血化瘀,给心脉 “清通道”
心脉堵了,就像管道里积了淤泥,气血走不动。中医会用丹参、川芎、红花这些活血药材,不是 “硬冲硬通”,而是慢慢化开瘀滞,就像用温水冲掉淤泥,温和不伤人。
比如我常给患者用的 “丹参饮”,就两味药 —— 丹参和檀香,既能活血通脉,又能理气止痛,适合胸闷、胸痛固定不移的人,煮水喝方便,还能避免长期吃强效活血药的副作用。
三、健脾化痰,断 “瘀堵的源头”很多冠心病患者舌头胖、舌苔厚腻,总觉得痰多、肚子胀,这是 “痰湿内阻” 在搞鬼 —— 脾胃运化差,水湿变成痰湿,随气血堵在心脉里,越积越多。
所以调冠心病,不能只治心,还要健脾。日常可以多吃茯苓、山药、陈皮,煮水或煮粥都行,帮脾胃 “祛湿化痰”,从源头减少瘀堵的 “原料”,心脉自然更通畅。
四、益气养心,给心脏 “打基础”心脉要通畅,光通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气血滋养。就像管道不仅要通,还得有足够的水流,机器才能转起来。
中医会用黄芪、党参补心气,搭配当归、熟地养心血,比如 “炙甘草汤”,既能益气养血,又能滋阴复脉,适合冠心病伴乏力、心慌、气短的人。气血足了,心脏有了 “底气”,才不容易再出问题。

去年有位 62 岁的张大爷,冠心病 5 年,一直吃着 3 种西药,可还是经常胸闷,爬两层楼就喘,冬天更严重。
我看他舌苔白腻、手脚凉,辨证是 “心阳不足、痰湿瘀阻”,给他开了 “瓜蒌薤白桂枝汤” 加减,同时让他每天用茯苓、陈皮煮水喝。
调理 1 个月后,张大爷说胸口不紧了,能慢慢爬楼梯;3 个月后,西药减了一种,冬天也没再犯病。他说:“以前总觉得心脏是‘坏机器’,得靠药‘修’,现在才知道,原来身体自己就能‘调’好。”
其实冠心病真没那么可怕,它就像心脏 “累了、堵了”,只要帮它补够动力、清通通道,身体自己就能慢慢恢复。
作为医生,我想告诉大家:别把自己困在 “只能放支架” 的想法里,中医能给你另一条路 —— 一条靠身体自愈、温和又持久的路。
只要找对方法、坚持调理,摆脱胸闷胸痛,真的没那么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