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开在中国的商店却禁止国人入内,改开后曾试图自救,仍惨遭淘汰

特殊的时代背景会催生特殊的存在,如今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当年国内有一种特殊的场所,门口都会挂个牌子,写着“无关人员勿进”

特殊的时代背景会催生特殊的存在,如今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当年国内有一种特殊的场所,门口都会挂个牌子,写着“无关人员勿进”,其中所谓的“无关人员”,居然指的是中国人。

不仅如此,该规定极其严格,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领导也不能违反。

据说曾有一位部队首长对此十分好奇,恰好有个老下属在其中工作,便借着这层便利进去逛了一圈。哪知事后该职工的领导丝毫不顾及部队首长的面子,把职工痛骂一顿,还差点给了处分。

这个地方其实也不说不上神秘,在各大城市都能见到,它就是“友谊商店”。

1980年9月20日,《北京日报》的刊文中还对友谊商店是否应该保留“只准老外进入”的招牌进行讨论,其中一些论调令人瞠目结舌,例如“对群众开放,货源怎么保证”等。

友谊商店诞生于国家“创汇”的时代大背景下。

1951年5月,国家经贸部下文决定在国内5座大城市建立第一批专门“对外开放”的高档消费品商店。

1958年2月26日,国内第一座友谊商店,即上海市友谊商店在南京东路慈淑大楼二楼正式开业。广州、北京、青岛的友谊商店分别于1959年、1964年和1965年相继开业。

它的定位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即服务外国人和华侨。但笔者搜了很多资料,包括一些亲历者的口述,从中可以看出,友谊商店一开始应该并不禁止国人进入的。

首先在建立之初,友谊商店也对一些特殊人员开放,如国内的领导、外宾的陪同人员和翻译等。

其次,由于友谊商店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汇,里面只收外汇兑换券,不收人民币。因此在最初一段时间,只要有办法弄到兑换券的普通人,也是可以进入商店消费的。

从《北京日报》于1980年9月20日的刊文来看,当时某友谊商店摘掉了“只准老外和华侨进入”的牌子,此事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其中提到了两点:其一,“对群众开放,外宾的安全能有保障吗?”;其二,“对群众开放,货源怎么保证?”

言外之意,或许是由于前期管理太松,导致国人与老外发生矛盾的状况出现;或是因为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太强了,使得友谊商店的商品供不应求,这才使得友谊商店门外竖起了铁栅栏,还站着工作人员盘查证件,使其显得高不可攀。

此后,友谊商店在这方面的管理就相当严格了。据说曾有一位部队里的师级首长很好奇,借老部下的便利进去逛了一圈。商店领导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将职工痛骂一顿,丝毫不顾及老首长的脸面。

1973年4月1日,北京友谊商店乔迁新址。当时国家在建国门外新建了一座气派的大楼,还配有国际俱乐部和外交公寓。这个项目在当时被称作“外事工程”,足见国家对这项事业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国友人,尽可能多地换汇以补贴国家经济,友谊商店适时地提出口号:“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要有;市面上有的商品,这里要最好;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新的北京友谊大楼不但成为了当时首都的一大地标,也标志着友谊商店在其所处时代中的影响力抵达了顶点。

1978年4月,上海友谊商店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销售额近20万元。

有意思的是,许多国外政要成了“老主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咱们的老朋友,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据老职工回忆:从1971年到1974年,西哈努克亲王每年都一定要来逛一趟,一来就疯狂消费。别人是挑中的几样才要,西哈努克相反,挑中的几样不要,其他的全部打包。

当时的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也丝毫不逊色,一开口就要1000条金华火腿,几乎上海全市的金华火腿都被她包圆了。

不过总体而言,最能买的还得数日本顾客,出手极其阔绰。他们尤其偏爱商店中的古玩,经常一买就是几十上百万,还感叹物美价廉。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贵宾们就“抠门”许多了,通常只是象征性买些东西。

此时,友谊商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创汇”这个经济活动的范畴。它的存在更是为了像外国人展示中国好的一面,让外国人相信我国就像这座友谊商店大楼一样,宏伟气派,商品琳琅满目,人民生活富足。

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客观而言,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友谊商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时官方也认为群众能够给予支持,“对少数紧缺商品给外宾以适当照顾,大多数群众是能够理解的”。可事实上,情况恐怕并没有那么理想。

马未都先生在节目《马爷讲堂:如何混进有门卫的地儿》中提到了他当年混进北京友谊商店的奇葩经历。

当时,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来华的外国人数量显著增加。友谊商店门外便专门配备了工作人员,专门用以拦下想要混进去的国人。

某日,马未都有个日本朋友提出要带他进去逛逛,前者自然是求之不得。

有趣的是,日本朋友的招儿却相当损:让马未都穿得光鲜亮丽,自己却穿得破烂,还特意戴了顶破草帽,活脱脱一个农民。

果然,工作人员一下就把日本朋友拦下来了,趁其与对方拉扯的功夫,他随人群混了进去。

马未都先生表示:友谊商店内部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震撼,除了地方大以外就是东西贵,看得他什么都不想买。只是他对工作人员的态度十分不满,称之为“势利眼”。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后来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友谊商店的衰亡。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友谊商店逐渐向国人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抱怨里面的职工见到外国顾客态度十分友善,但看到国人就立马换了副面孔,十分不耐烦。

1986年,有一位张姓女士去友谊商店买丝巾,柜员居然爱答不理,后来催得紧了才拿出一款丝巾,扬言“只有这个,你爱买不买”,转而就跟同事聊起天。

后来被勒令向张女士道歉,那名店员居然还感到委屈,称自己是按服务标准接待顾客,怎么就做错了?

显而易见的是,恐怕在相当多的群众眼里,友谊商店成了“差异对待”的代名词,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好东西要首先“供奉”给外国人,这种做法未必能得到理解。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友谊商店对民众的吸引力开始迅速衰退。此外,得力于国家工业实力的显著提升,就算友谊商店对国人开放,货品也基本能供得上。

1980年9月,《北京日报》抛出观点:友谊商店“职工外宾华侨,国人不准入内”的牌子应当摘掉了。

文章见报后不久,友谊商店就开始有限制地向国人开放,外汇券或外币成为了准入凭证,商店还设有专门的外币兑换处。

不过,能够在友谊商店消费的仍是少数人,甚至即便只是跟着亲戚朋友进去逛一圈,在当时也是特别有面子的事情。

1984年6月,友谊商店进一步向老百姓开放,大量发放“夜市券”,不管有钱没钱,只要凭券就可以进入。

奇怪的是,越是开放,友谊商店对民众的吸引力反而越弱,除了刚刚提到的职员态度普遍较差之外,店内商品高昂的价格也令老百姓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城市里新兴的市场有了平替品,价钱要低廉得多,友谊商店自然就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1992年9月15日,友谊商店宣布完全向国人开放,收取人民币,同时工作人员也经过培训,学会了微笑服务,但这丝毫未能挽回颓势。

进入新世纪后,各大商场遍地开花,你唱罢来我登台,曾盛极一时的友谊商店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只有少数几家至今仍在营业。

据说在十几年前,有资本计划打情怀牌,重建友谊商店,想法很多,最终都不了了之。

其实,类似的过程,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近十来年兴起的网购早已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人购物的首选,那些取代了友谊商店的商场,有的也步了后尘。

新的时代总会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适者生存,向来如此。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108
2025-11-07 00:25
只挣外汇的店,就和现在朝鲜的外事商店宾馆一样

用户96xxx59 回复 11-09 20:29
你都没钱买会员,进去干嘛?连两百多块的门槛费都不愿意花,说明你就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

用户16xxx55 回复 11-16 12:26
哪儿的山姆都一样,会员制实际上就是等级制,这就是欧美的标准,现在正悄悄渗透入各行各业,也许有一天你在逛商场想上厕所,可能会碰到会员专享的问题[得瑟]

一夜起床十几次
一夜起床十几次 98
2025-11-07 05:46
别贩卖焦虑,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当年缺外汇,这店专门赚外汇用的,任何人有外汇或外汇券都能进

一夜起床十几次 回复 11-07 11:38
流失的拿下古董,当时是仔细挑过的,都是些三流古董,真正好的都留着呢,只是我们发展太快,古董需求量太高,在现在看来是很好的东西

达文西 回复 11-14 16:32
记得还有一种“侨汇卷”

我就是王
我就是王 56
2025-11-07 08:06
这算不算媚外?

薛明 回复 11-09 03:01
不算,不提国家需要外汇这个事实,就说那个价格是真的黑尤其古董,很多干古董的老人都说过,友谊商店一件的卖价能在黑市买一车

意大利面 回复 11-08 16:18
什么媚外,友谊商店的东西一般人买得起?本来就是赚老外的外汇,又不是没其他商店

像雾像霾又像霁
像雾像霾又像霁 55
2025-11-07 10:26
那么年商店但凡带国营两个字给你甩脸色都是轻的,你多看他两眼还要拿拳头捶你。

人世间逐鹿 回复 11-19 21:49
不得无故殴打顾客[得瑟]

阿白
阿白 50
2025-11-07 00:54
禁止无故殴打顾客。

阿白 回复 到底有没有救 11-12 17:34
无故去掉才显得太文明了,您仔细想。

到底有没有救 回复 11-12 13:07
把无故去掉是不是显得太野蛮了?

卖花狼
卖花狼 34
2025-11-12 14:34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小舅去北京出差我跟着去玩儿,在军博附近一个小商店看见一双耐克的鞋子(当时不认得),只要49块,小舅见我喜欢就想买一问才知道是49外汇卷,我当时都不知道外汇卷是是啥意思[呲牙笑]

达文西 回复 11-14 16:33
记得还有一种“侨汇券”

荧惑
荧惑 33
2025-11-07 07:28
只是时代产物而已,大惊小怪标题党
白开水  YH
白开水 YH 33
2025-11-07 10:18
上初中时应该是1984年前后逛过我们当地的友谊商店,或许是内陆城市的原因,虽是省会但对外交流不多,商场里挺冷清的,商品倒是琳琅满目,但只收外汇券。当年家电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刚走入家庭,一直都很紧俏,只要能兑换到外汇券就可以在友谊商场里买到。有位同学亲戚在国外,他经常带一些市面上少见的小食品、文具,玩具炫耀说是友谊商场里买的。可见能到友谊商场里买到紧俏商品就是身份的象征。

老陈 回复 11-12 18:01
要外汇券才能消费

玉娇奴
玉娇奴 25
2025-11-09 16:13
外国流学生专用泳池,专用电梯[鼓掌][鼓掌][鼓掌]
明夜星辰
明夜星辰 21
2025-11-08 15:11
友谊商店的古玩,都是景德镇的瓷器厂仿的,卖给外国人创汇,近些年又有一些被国人高价买回来了[笑着哭]
贰柒149
贰柒149 17
2025-11-07 07:00
东北的10年前还在营业。已经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forcewoo99
forcewoo99 16
2025-11-07 07:00
这个是当年的状况,朝鲜现在还有
随便走走
随便走走 16
2025-11-08 17:54
尽管每年多次出国旅行,可国内及机场免税商店免税品从未买过,为啥?贵!不及得买!,,,像日本等稍稍大点的店铺尤其二手店买满5K仅仅200多就可当场退税了[得瑟]
用户12xxx97
用户12xxx97 15
2025-11-09 10:20
不过总体而言,最能买的还得数日本顾客,出手极其阔绰。他们尤其偏爱商店中的古玩,经常一买就是几十上百万,还感叹物美价廉。 友谊商店卖出去不少文物
老陈醋
老陈醋 14
2025-11-07 18:06
时代产物,发展需要,不必大惊小怪。
为我所爱
为我所爱 14
2025-11-07 10:03
那会湿粑粑都是香的 物资匮乏的年代 后面就没有后面了 对了 这里面还有文物的展示
用户10xxx83
用户10xxx83 11
2025-11-09 03:27
倘若是为了外汇、薅老外的羊毛,我是支持的,里面东西那么贵,请我进去我也买不起啊。
liyu_cq
liyu_cq 9
2025-11-07 06:49
作者真经历过吗?还是以偏概全?有外汇或外汇券是能进的。[得瑟][得瑟][得瑟]
行走的胆固醇
行走的胆固醇 9
2025-11-07 10:25
那是宰洋鬼子的店
多啦-A梦
多啦-A梦 7
2025-11-08 03:12
菲律宾总统夫人买上千条金华火腿?小编不知道菲律宾是穆斯林国家吗?[抠鼻]

意大利面 回复 11-08 16:20
啥?穆斯林国家?不是印尼吗

落牙
落牙 7
2025-11-07 10:13
小时候随便进去看,只是买不起。
路过蜻蜓
路过蜻蜓 7
2025-11-13 09:24
80年代初,上海友谊商场,比亚乔助动车外汇券800元一辆,买得起的人绝对是人中龙凤
小love哩
小love哩 6
2025-11-08 10:39
时代的产物,和计划生育一样
小贺
小贺 6
2025-11-10 15:10
北京的友谊商店,我年轻时候去过一两次,那已经是对外开放后了,我给朋友买了个飞利浦剃须刀作为礼物,记忆里就这么些了,没啥别的印象了。
刚哥来吐槽
刚哥来吐槽 6
2025-11-07 14:38
存在即合理,但是作为极特殊企业,应在营业执照上注明,且纳税金额应该在普通企业10倍以上,且需要每周上报税务!

酱油兔 回复 11-07 22:17
纳税10倍?当时外汇都要上交国家的,然后国家返还给人民币。

用户17xxx00
用户17xxx00 5
2025-11-07 08:24
我74的,我10岁多家好似要买冰箱,在乡镇的友谊商场买的日立牌子,记得要用华侨票和人民币(记忆中有点朦胧)
徘徊忧愁
徘徊忧愁 5
2025-11-07 18:30
里面卖出去最多的就是古董了

意大利面 回复 11-08 16:19
上周的古董,坑老外的

海绵体宝宝
海绵体宝宝 4
2025-11-07 12:18
你没有外汇进去买什么[得瑟]
荆山楚人
荆山楚人 4
2025-11-07 10:51
标明了要坑老外的钱,你进去干嘛?
Cuiqw
Cuiqw 4
2025-11-07 10:07
进去购物需要外汇卷,70-80年代
扬州慢
扬州慢 4
2025-11-10 19:39
以前的文物商店才是好地方,绝无贾货
Coco
Coco 4
2025-11-13 12:40
小学时还有不围观外宾的礼仪教育
伯爵
伯爵 3
2025-11-07 12:40
这也炒作真无聊……。
A  0海纳百川
A 0海纳百川 3
2025-11-07 09:27
洛阳友谊宾馆
安著
安著 3
2025-11-13 12:24
外汇卷怎么个用法

用户12xxx65 回复 11-18 09:11
外汇劵就是正常使用,就是汇率比较坑。最好的办法就是美元先换港币再换人民币。

sokiy
sokiy 2
2025-11-07 08:46
80年代南昌也有,只要你有外汇券,就可以到里面购买东西。当然了,有外汇券,那说明你要么是家里有人在国外,要么就是有点能耐可以兑换到,不是普通人一类了。逼近那时候国家极其缺乏外汇,这种店也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吧,现在外汇多的都发愁,这种店当然不会再有了
乌鸦
乌鸦 2
2025-11-11 06:14
在当时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没啥错,因为当时外汇就是刚需
喻氏名言句句经典
喻氏名言句句经典 2
2025-11-20 22:07
“友谊商店”卖的古玩就不算走私文物?
上山打老虎
上山打老虎 1
2025-11-07 08:32
大头商店[得瑟]
用户90xxx85
用户90xxx85 1
2025-11-11 11:03
友谊饭店